2014-08-29 11:26:51|來源:荊楚網|字號:
往年中秋節,陽澄湖大閘蟹是市民的送禮佳品。記者了解到,屆時可能隻會有少量的“早產”陽澄湖大閘蟹上市,而要吃上乘的陽澄湖大閘蟹得等到9月底批量上市時。(8月27日《海峽都市報》)
轉眼又到一年菊黃蟹肥時,促銷宣傳隨之鋪開蓋地。“秋風起、蟹腳肥、賞月圓、觀菊美”,中華民族“蟹文化”由來已久。隻可惜今年的中秋節比往年來得似乎更早一些,在今年中秋月滿團圓之際,聚會賞月觀菊會少了一盤“持鰲下酒”的美味,這著實令“騷人”、“吃貨”、“饕客”們好生掃興和懊傷。
引文中的陽澄湖大閘蟹要是能開口說話,想必說的不一定全是“蘇州話”,烙印不一定全是“蘇州籍”、。其實,眾位親們早已知曉,隨著陽澄湖大閘蟹名頭越來越響亮的同時,陽澄湖已日趨淪為假冒重災區。追溯到2011年,陽澄湖本地就曾經出現過誰是“正宗蟹”的爭論之聲:一個名曰“陽澄湖”,一個名曰“巴城陽澄湖”,最終定論同產一地,皆為正宗,此乃冠名正身之舉也,即以口音出處定“血統”。
可想而知,大閘蟹已被人為的戴上“帽子”、貼上“標簽”。誠如網絡紅人、湖南紀委干部陸群的一則微博,讓本來同樣具有清熱解毒之效的南北之花再燃爭論戰火,主要源於2005年修訂的第八版《中國藥典》將金銀花和山銀花予以分列,“金銀花”作為北方“忍冬花”的專用名、南方“金銀花”則更名為“山銀花”,雖一字之差卻導致南方上千萬花農損失慘重。日前,南方金銀花更名風波還在口誅筆伐、對陣較量和持續發酵之中。至此但願南方“山銀花”不再命運多舛,眾多因更名返貧的“花農”請願訴求能早日有所回應,不再因“花”的“血統”論而受傷。
同理,大閘蟹也因“血統”不同,而命運也大相徑庭。我國現有多少個湖泊盛產大閘蟹,未曾統計結果就不得而知,要知道僅榮膺“中國十大名蟹”稱號的產地就有長蕩湖、寶應湖、軍山湖等,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湖北,還有粱子湖、刁汊湖、西涼湖、洪湖等,口感和品質都絲毫不遜於陽澄湖大閘蟹,但價格迵異,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難道它們的差別真有那麼大、那麼明顯,筆者詢問周圍朋友均未置可否。當地蟹農也表示,僅從外表蟹農也很難辯出。
正因為如此,就有了后面坊間的說法,全國多地產出的大閘蟹不同程度地挂上防偽戒指或蟹扣商標等,搖身一變也成了“高大上”的陽澄湖大閘蟹,價格翻番、銷量翻番,同樣備受親睞和歡迎。究其實質,防偽戒指或蟹扣商標只是一個美麗的畫皮、更是一個典型的噱頭。試想,中國拉菲銷量是原產量的10倍都不足為奇,那麼陽澄湖大閘蟹的銷量到底是原產量的多少倍呢,留給大家的更是一個未知的謎。
以上海兩個版本的數據傳言為例:陽澄湖大閘蟹全部用來出口,市面上陽澄湖大閘蟹基本系冒牌,這個說法可能稍顯夸張﹔上海每年有400噸陽澄湖大閘蟹面市,而全市每年消費5萬噸大閘蟹,大多以陽澄湖的名頭兜售,這個說法可能更切實際一些。看來傳聞和傳言並非空穴來風,是言之有據、言之鑿鑿也。
由此可見,在魚目混珠的當下,不乏真假“猴王”之爭,在此不予贅述。筆者認為,單就選蟹而言,應以外觀、個頭、色澤、口感、價格為評判,隻要消費者普遍認同,何必要唯“血統”。諸如其他農副產品等,消費者心中也應有一杆秤。亦即消費者必須客觀理性並結合自身狀況予以消費,不可一味盲目崇尚商家說辭,要知道商家會依市場需求來回變。陽澄湖產出也好、其他湖產出也罷,商家都理應回歸本性,文明誠信經營,標明實際產地、還原真實身份,讓消費者自由選擇。唯有品優、價廉、經濟、實用才是真。
稿源:荊楚網
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金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