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姜健健:網絡化90后帶來鯰魚效應

2014-08-29 07:28: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姜健健

1994年是中國互聯網元年,今年適值20周年。20年來,互聯網已經影響了所有人的生活,尤其是與互聯網幾乎共生的90后一代,他們是徹徹底底的網絡化一代。

互聯網的最大特征就是海量信息。因此不難想象,作為一個知道分子,90后的信息來源渠道變得多元化。在以此對事物形成認識,形成判斷的時候,他們打破了之前代際的單一思維,開始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解決和理解這個社會。這時,沿用傳統的對社會現象的解釋無法取信於90后。他們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因此發生了改變,變得更加立體、包容和開放,因此當90后成為社會主體時,整個中國的價值體系無疑將更加開放、自由和多元。

同時, 90后在接受和掌握新技術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他們可以比其他人更快速獲得信息,無疑更能適應這個時代的快速變遷,而年長者不可避免地喪失了經驗傳喻價值。90后將整個中國帶入到后喻文化時代,這是一種反向社會化。在這一文化中,不是后輩向前輩學習,而是前輩向后輩學習。因此,引發大量的“信息反哺”現象,間接地,90后帶動了整個社會文化的漸進變革。

與之相應,權威就此發生改變。基於傳統文化的金字塔式管治規則受到挑戰。與60后遵從權威,70后懷疑權威、80后挑戰權威不同,90后正在解構權威。他們認為沒有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別人隻能給予建議而不能幫他們決定。90后需要的是顧問而不是指導者,一種新的社會關系就此產生。

而且即使是作為顧問,也是建立在平等關系的基礎上。90后的社會管理因此發生完全的改變。與90后進行交往和管理時,需要建立合理的規則,遵循規則辦事,實現雙方互惠。

作為一個消費者, 90后善於利用網絡工具解決問題,他們吃飯靠搜索、看電影靠搜索、甚至生病也去搜索,未來的他們還會去網絡上學習如何為孩子買奶粉。正是90后的這些特質促進了中國企業重視並形成互聯網思維。企業透過互聯網與目標消費者保持頻密的互動聯系,對於消費者需求的尊重,變成了常規意義上的與消費者信息交換的工作。因此,所有產品,從食品到服裝,到普通的日用生活消費品,都可能互聯網化,今天所有的產品,都將被重新設計。而當產品被重新設計的時候,意味著這個產業將發生洗牌,新的商業格局可能會出現。

網絡化的90后在中國社會引發了“鯰魚效應”,打破了傳統的社會和市場運行規則,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文化體系、權威體系和商業體系都會因此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抗拒這些變化,而是去理解、適應和接受。▲(作者是零點指標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鯰魚效應,后喻文化,1994年,80后,知道分子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