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人民日報報系言論>> 正文

趙柒斤:世界欠中國一個公道

2014-08-29 09:47:06|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字號:

  一般認為,二次世界大戰始於納粹德國1939年9月入侵波蘭。

  有“新一代中國通”之稱的西方著名歷史學家、牛津大學現代中國政治與歷史學終身教授拉納·米特卻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肇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他大聲疾呼:“世界應還曾經浴血抗擊日寇的中國一個公道!”

  拉納·米特的新書《中國,被遺忘的盟友》(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講述了1937年至1945年發生在中國戰場上的一連串入侵、屠殺與抗爭的史實,中國在二戰中所發揮的極其重要作用以及因冷戰等思維的局限,中國這位事實上的盟友被西方人遺忘甚至扭曲、得不到應有評價的事實。《紐約時報》稱此書為一部驚世駭俗的作品﹔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則認為,這本書揭開了行將被人遺忘的歷史記憶,為人類史料的豐富和完整化作出了重大貢獻。

  作者告訴人們,中國人民遭受日寇瘋狂屠殺時,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卻在隔岸觀火。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當美國為牽制身處中國內陸的日軍實施“確保中國持續參戰”時,孤軍奮戰、在水深火熱中煎熬了4年之久的中國人民沒有氣餒,以超乎尋常的勇氣毅力堅持。米特辟專章介紹大挫日軍霸氣的台兒庄戰役、長沙會戰、豫湘桂會戰。在剖析這些戰役為什麼沒有像硫磺島決戰、敦刻爾克大撤退、庫爾斯克會戰、塞班島戰役及諾曼底登陸等引發強烈文化共鳴原因時,米特對西方、大陸和台灣各打二十大板:雙方對這場戰爭的解讀均採取了冷戰時期的態度。

  拉納·米特認為,想正確看待那段歷史,就必然承認中國是戰時同盟國四大核心國之一,與美、蘇、英三國地位同等。因為“這段中國歷史不僅是被遺忘的同盟國的歷史,也是同盟國中受戰爭影響最大的國家的血淚史”。據不完全統計,1937至1945年,中國有1400萬人死亡(英、美兩國傷亡總人數約為40多萬,蘇聯則超過了2000萬),超過8000萬難民被迫逃亡。處於萌芽階段的現代化遭到扼殺,其中20世紀頭10年建造的鐵路、高速公路和工廠被破壞殆盡﹔廣州珠三角地區30%、上海52%的基礎建設被破壞,首都南京80%的城市建設幾乎都化為灰燼。在這樣的前提下,貧困的中國依然抵抗住了日本80萬高度軍事化的精銳部隊,使得美、英、蘇沒有腹背受敵。米特指出:“西方對這場戰爭給中國遺留下來的諸多問題的認知尚且不足。很多人沒意識到中國在二戰中所發揮的特殊作用。”“對中國的不公正”在本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香港《信報》創辦人林行止評論此書更是直言不諱:“如果蔣介石投降日本,二戰戰局肯定改觀。”

  全書以毛澤東、蔣介石、汪精衛三個歷史人物為主線,描繪了台兒庄戰役、武漢會戰、長沙會戰等正面戰場的場景,同時還向西方讀者介紹了更不為人所知的、淪陷區的不同形式的抗爭。無數悲天慟地的事件、萬千大小人物的命運變遷,共同構成了這部扣人心弦的戰爭史詩。合上書,我在想,拉納·米特著此書或許是告訴世人:自二戰開始,中國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而世界恰恰欠中國一個公道!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1941年 庫爾斯克會戰 紐約時報 盧溝橋事變 信報 同盟國 中國,被遺忘的盟友 長沙會戰 台兒庄戰役 此書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媒體:中央巡視與專項追逃內外聯動反腐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最美中國名校“校花”巡禮—北京篇(高清)

閻錫山在山西的最后時光(組圖)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