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8 09:09:42|來源:海外網|字號:
微博認証為“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的80后知名作家獨孤意今日在微博發表名為《請雙料偽人魯迅滾下神壇》的博文,向現代文學大師魯迅開炮,稱其為“偽君子和偽文學大師的雙料偽人”。(9與27日中國青年網)
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魯迅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和引以為豪的文學大師。在國人心目中,魯迅不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更是反帝反封建時期新文化革命的一面旗幟。用毛澤東主席的話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所處的年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魯迅對中國的現狀痛心疾首,為喚醒沉睡的國民,改變人們被麻木的心靈,不惜棄醫從文。成為一位代表廣大人民大眾,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勇敢的戰士。
反觀這位80后知名作家獨孤意所稱,“魯迅的作品是反智的,是不適應潮流發展和時代進步的,是注定要被歷史淘汰的“渣子”, “偽君子和偽文學大師的雙料偽人”等,卻令人難以信服。
人們不僅要問,在當時的中國,正是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勞苦大眾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社會嚴重的不公,危機四起。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為求生存,唯有通過喚醒民眾的覺醒,方能制止暴力、仇恨。怎麼能說魯迅是公然鼓吹暴力、仇恨,宣揚假丑惡呢?
獨孤意所說的魯迅筆下的中國人麻木、愚昧、懦弱、自欺、凶暴,美其名曰“國民性”,更是對歷史的無知和誤判。在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民不聊生,國民麻木、愚昧、懦弱是當時社會條件下的真實寫照,“東亞病夫”、“一盤散沙”,國民的劣根性真真實實存在。
在當時的社會,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於獨孤意來說,目前過著生活充裕、衣食無憂的安定日子,如何能體會到當年魯迅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如同魯迅說的,人類的感情並不很通,窮人沒有開交易所折本的煩惱,石油大王不知道北京街頭撿煤渣的老太太的心酸,災區的災民大約不會去種蘭花,賈府裡的焦大也不會去愛林妹妹。
再者,評價魯迅先生,不能離開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條件,把歷史和現實分割開來,孤立地看待歷史問題。倘若是脫離當時的社會環境和實際情況去觀察和評判歷史,無疑是很不全面的,也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無論如何,鼓吹魯迅是“雙面偽人”,是完全顛倒了黑白。應該承認,魯迅的骨頭是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眉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國人民最為寶貴的性格。
最后說明一點,對獨孤意對魯迅偽大師的批判,人們除了懷疑其歷史知識的貧乏之外,更懷疑其動機和目的,抑或是借助批判炮轟魯迅,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倘若是這樣,就有點妄自尊大、自不量力了。(王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