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8 09:16:11|來源:海外網|字號:
近日,北京市大興區萬聚庄村和吉慶庄村附近,兩個看似蘑菇頭的混凝土建筑被當做危房拆除。經了解,被拆除的正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鐵証——日軍飛機庫掩體,當地人俗稱“飛機窩”。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這些飛機窩已被登記在冊。目前,大興區文委糾察部門已介入調查。(9月27日《北京晨報》《京華時報》)
抗戰文物被毀,網上一片惋惜痛心之聲,但進一步追問此事的前因后果,拆遷方和當地村民卻是各執一詞:前者表示,從來沒聽說飛機窩是保護建筑或者文物,但后者卻稱,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這飛機窩是日軍侵華期間修建的﹔拆遷方說,飛機窩現在已經成了危房,而村民甚至包括拆遷工人則稱它結實得很,沒見什麼壞的地方。
應該說,出現這樣的情況一點也不奇怪,在以往的類似拆遷中也都有過先例。只是這一次,雙方的爭執中多了一個外因——當地文保部門的失職。根據報道,這兩處被拆的飛機窩四周並沒有任何文保標識,甚至就整個北京市而言,“目前僅海澱和通州的飛機窩前立了方尖碑,並附有簡單說明,其他地方還沒有。”這無疑大大增加了飛機窩被誤拆的風險,無論這種“誤拆”是真的不知情,還是假裝不知曉,但至少,標志物的闕如給了別有用心者裝傻充愣的借口。就此而言,大興區文保部門同樣應該受到指責。
常聽人調侃,中國是個既古老又很新的國度。意指中國盡管歷史悠久,但真正留下來的古跡卻少之又少,即便是去一些所謂的“×朝古都”,放眼眺望也全是新建的高樓廣廈,唯有在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方能覓得一星半點的歷史印記。對於向來自豪於“悠悠五千年中華文明”的國人來說,實在是一種莫大的尷尬。
更何況,飛機窩所見証、所承載的還不是一般的歷史。這些年,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之所以一再企圖給侵華歷史翻案,一個重要的原因恰恰在於,我們自己對於歷史証物的收集保存工作多有不足——不少歷史古跡遺落民間,不是沒有任何標注說明,就是即便有名有姓,也仍然難逃被推土機推平的命運,而《文物保護法》“50萬元處罰上限”的設定,更是在一旁助紂為虐,這才給了別人以可趁之機。
有句話說得好,忘記歷史等於背叛。日本侵華作為近代中國最大的傷痛,可以被跨越,卻不該被遺忘。因為在某種意義上,隻有更好地了解過去才能理性地直面未來,否則赫爾岑也不會說出“向后看,就是向前進”那樣的話。像現在這樣,一方面動輒反日抗議、抵制日貨,但另一方面,對於抗日遺跡卻滿不在乎,說拆就拆,如此,還怎麼銘記歷史?又如何讓別人信服我們對對於歷史的態度是嚴肅的?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歷史古跡也不該成為經濟利益的犧牲品。相比他國右翼的翻案叫囂,自己人對於歷史遺跡的缺乏敬畏其實更傷民族感情。如何避免這種情況,不妨就從給每一座飛機窩樹碑立標,確保“一個都不能再少”做起。(王垚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