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建海上絲路,多用非政府力量

2014-11-07 07:27:00|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關系中諸多新內容,如“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最難推進的應是海上絲綢之路。原因在於全球海洋資源與地緣競爭日益激烈,海洋邊界劃分爭議較大,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認同感不一,沿海各國對華提防度相當高,且還有來自域外大國美國的諸多干預與介入。

在這個背景下,如果讓政府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事事沖在前面,有可能落下一些政治口實,引發一些國家內部政治勢力的反彈,形成不必要的外界阻力。事實上,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本身是面對目前海洋競爭惡化環境下,化解各界矛盾的可行性解決方案,即通過海上要道基礎設施建設與安全保障,形成海洋共同開發與互利互惠的局面。要營造出這種局面,打消外界疑慮,增加相互信任,筆者認為,需增加非政府力量的參與。

一是海外華人的力量。全球約有4000萬華人,70%都居住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國家。這些華人大多是這些國家的精英,比如,菲律賓華人和印尼華人,其財富在各自國家財富中都佔了相當大比例。這些海外華人在各地都建有海外華人組織,可以通過打造各類海上絲綢之路論壇,議程設置,創造多層次的交流機會。通過這些論壇,促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之間有關經濟、政治、文化的互相了解。博鰲論壇就是一個可以借鑒的范本。通過調動海外華人的力量,可以讓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變得更加多元化,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機結合,同時又能夠保証中華文明的整體影響力。

二是社會組織。沿線各國都面臨許多現實問題,公益、慈善、健康衛生、扶貧、教育組織等社會組織在這些國家往往能夠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東南亞主要國家的NGO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急速增長。然而,目前在這些沿線國家活躍的NGO多是國際組織的分支機構或是西方國家政府和跨國企業支持的民間組織。某些組織往往打著慈善的旗號干涉沿線國家內政,進行西方勢力和資本的滲透。建設海上絲綢之路,不妨多讓中國本土的社會組織走出去,深入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切實幫助這些國家解決基層的教育、扶貧、健康衛生等問題。發揮NGO的力量能夠避免一些政治方面的阻力,同時有利於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潛移默化地影響沿線國家人民對於中國的印象,成為中國發展與這些國家友誼的紐帶。

三是民企走出去。投資是創造相互認同感和創造利益紐帶的最好方式。企業永遠是開拓市場的排頭兵,可以在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企業走出去,一方面可以增進與沿線國家貿易往來,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另一方面也是為中國企業自己發掘了新的市場,突破西方國家設置的貿易壁壘。企業走出去,扎根於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可以對這些國家產生長遠、深刻的影響。當中國的企業已經同所在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融為一體、息息相關的時候,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才會達到互利互惠的目標,實現其戰略意義。長期以來,我們諸多理念希望快速推進,這種動機是好的,但要潤物細無聲。(陳傳仁,知名台商、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責編:劉國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男子冒充中央巡視組官員 受審仍打官腔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曝光(組圖)

河南三門峽監獄搬遷 押送犯人場面壯觀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