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7 11:12:00|來源:海外網|字號:
在當今這個時代,隻要接觸中文網絡媒體,就很難避開“屌絲”這個詞。我在海外生活了快二十年,難得回國,開始自然不懂什麼意思,見多了就猜個八九不離十。畢竟咱是北大中文系出身,文革期間在北京街頭長大,說臟話的童子功還是不錯的。再上網核實含義和背景,發現了更多的東西:2011年底,這個詞在谷歌搜索結果達4110萬,僅新浪一家網站就搜索出超過220萬條的相關微博,德國的喜劇被翻譯成《屌絲女士》,西南財經大學門口開了“舌尖上的屌絲”餐館,開業三天淨賺上萬。2012年11月3日,《人民日報》十八大特刊刊發《激發中國前行的最大力量》,文中寫道:“市場經濟的沖擊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疊加。分配焦慮、環境恐慌,拼爹時代、屌絲心態,極端事件、群體抗議,百姓、社會、市場、政府的關系進入‘敏感期’。”最近中國新聞網發表調查,稱中國約5.26億人自認是“屌絲”,約佔中國人口的40%。
那麼,“屌絲心態”究竟是什麼?這40%人口的心態真還危險嗎?我自己進行了粗略的查考。據說此詞最開始指的是出身卑微的青年男性:“矮窮丑”、找不到女友。這一下子讓我這位年過半百的人拿著三十年前的自己對號入座、心有戚戚焉。后來發現,居然還有“女屌絲”的用法。於是,我就把這個詞當作對一無所有的年輕人的描述。不過,一無所有的客觀境況,未必產生同一的“屌絲心態”。事實上,網上這個詞的運用就有非常不同的意味。有人用這個詞罵人,覺得一無所有的年輕人是慘兮兮的輸家,對之表示鄙棄﹔也有的人用之自嘲,表述對自身狀況的無奈﹔還有人用之標榜,吐露出自負和瀟洒:一無所有怎麼了?我才不在乎你們對我怎麼看呢。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這個詞的豐富含義和其背后的社會心理,就不必把“屌絲心態”都一杆子打死。社會上嫌貧媚富,許多沒辦法拼爹的年輕人又不得不從最底層奮斗起,他們也許需要用這個詞來顯示對社會主流價值的反叛,以標舉自己的特立獨行,創造自我認同。據說這個詞最初的流行,就是因為某網友把別人的蔑稱接過來當成對自己的酷稱,其傳達的意思很清楚:我不在乎你怎麼看我,我也不會按照你的評價來生活。在我看來,這裡反而有些年輕人的“正能量”。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年輕人就是應該一無所有的。難道生活剛剛起步就應該指望別人給你許多許多嗎?拜托,你想沒想過你給了別人什麼?憑什麼向別人索取?美國的年輕人,大學畢業后有所謂“先到紐約的地下室和老鼠當同屋”的說法。這其中包括許多富家子弟。喬布斯創立蘋果前,則是居無定所,靠撿易拉罐換幾個錢,周末到教會慈善機構蹭飯。只是大家覺得這樣很酷,社會也對之尊重,不會稱之為“屌絲“。喬布斯自己回憶起來,也稱這是最美好的一段生活。遺憾的是,在一個拼爹的社會,你要到地下室和老鼠一起住,你要象喬布斯那樣創業,人家就稱你“屌絲”。如果有年輕人敢把這種臟詞接過來:屌絲就屌絲,我很自豪堅持我的生活方式。這有什麼不好呢?
年輕人一無所有,造成一代人的悲情,在近年來成為一種全球化的現象。特別是當今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剝奪了許多年輕人的工作機會。他們不象中年人那樣有積蓄和地位,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無處躲避。不過,真看看硬數據,中國的情況並非那樣淒慘。國際勞工組織發布的2013年年輕人失業率預測,中東接近30%,北非在24%左右。這也難怪阿拉伯世界動蕩不休了。其實發達國家也相當高,接近18%。東亞地區則還不足10%。中國的經濟表現相對不錯,只是年輕人在就業上腦體倒挂:小學文化程度的失業率僅4.2%,中學文化程度的失業率8.1%,高中的8.2%,技校的11.3%,大學畢業生則高達16.4%。這也難怪,在許多人看來,“屌絲”往往是指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學生。這裡當然有社區的責任。比如,中國明明是個世界工廠,經濟由低端制造業主宰,需要的是廉價勞工,但大學偏偏盲目擴招,經濟增長由創不出那麼多白領工作。不過,面臨這樣的現實和挑戰,有些大學生沉浸在過去唯有讀書高的歲月,覺得自己是盤菜,卻沒有人來夾。這就要怪他們自己了。《紐約時報》報道說,中國的許多大學畢業生放著工廠的活兒不干,寧願掙更少的錢坐辦公室,找不到辦公室的工作干脆待業。其中一位主人公,為了“不干臟話兒”拒絕當工人,等著公務員的職位,但要靠快六十的父親到建筑工地掙錢來接濟。對這種放棄自立自強的人,你罵他一句“屌絲”還輕嗎?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提出“屌絲心態”兩個容易被忽視的面向:第一,嫌貧媚富的社會價值,習慣性地貶低那些不能拼爹、從底層奮斗的年輕人,不覺得這些人實際上是我們社會真正的財富。這些被遭白眼的年輕人反叛,把“屌絲”這種蔑稱接過來,以之自嘲、相高,倒是顯露了幾分骨氣。第二,還有一類年輕人,對嫌貧媚富的社會價值完全屈從,眼巴巴地盯著公務員等職務,不情願從底層干起,最后高不成低不就,牢騷滿腹,於是被贈予“屌絲”的頭銜,雖然難聽了點,但我覺得還挺匹配。他們需要通過這樣的詞匯對自己的無價值有些自我意識,不要總覺得社會或家長欠了他們許多。那些坦然接受“屌絲”稱謂的,未必是所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那些怕這個綽號的,反而往往需要這樣的稱謂提醒看清自己的位置。
屌絲 谷歌 屌絲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