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9 09:11: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全球價值鏈相關藍圖也在11月8日閉幕的APEC部長會議上得到了批准,一旦它在接下來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再得到批准,則亞太地區的全球價值鏈合作升級前景將非常可觀。 |
時隔13年,APEC會議再次光臨中國。11月7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主任沈丹陽主持召開APEC全球價值鏈促進亞太經濟體合作與發展媒體吹風會,成為媒體“圍堵”的焦點人物,顯示了“全球價值鏈”議題在此次APEC上的高人氣。
全球價值鏈指構成特定產品最終價值的所有價值節點按生產流程聯接而成且貫穿全球多個國家的鏈條。在該鏈條上,產品的最終價值被分解成多個價值節段,由分散在全球多個國家的多個企業所創造。這些價值段分散在該產品從概念孕育到最終使用的各個生產階段,包括理念生產、設計、制造、品牌、營銷、配送以及售后服務。
目前,全球存在三大區域價值鏈:東亞-東南亞價值鏈,北美價值鏈和歐洲價值鏈,分別以中國、美國和德國為中心。其中,美國在貨物與服務出口總值、出口增加值方面均領先其他經濟體,德國和中國緊隨其后。
在全球各大洲中,亞洲從全球價值鏈崛起中獲益最多。不過,包括東亞在內的很多亞洲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價值鏈上處在相對弱勢位置。在亞洲參與的全球價值鏈中,美國和日本處於頂端,直接向緊隨其后的中國提供關鍵部件和服務,並通過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向中國間接出口增加值﹔同中國所處位置相近的經濟體包括韓國、中國台灣和新加坡。
中國也從參與全球價值鏈中獲益顯著。中國從1995年開始奮起直追,2005年左右超過日本,成為亞洲地區價值鏈的首要中心。1995-2008年,中國出口增加值增長約8倍,比出口總值增速快約2倍。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其一,按相關機構測算,中國出口的國內增加值率上升緩慢,2011年為62%,低於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絕大數資源類出口國﹔其二,中國增加值貿易的迅猛增長主要來自總值貿易的快速擴張,而非國內增加值率的大幅提高﹔其三,近年來,中國從全球價值鏈上低端逐漸升級,目前處於中低端,高於越南,低於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等經濟體,並且遠低於日本和美國。這顯示中國經濟活動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知識密集度和合約密集度仍然較低,在高增加值率的研發、核心投入品的生產、營銷和零售等高增加值環節仍然不具有比較優勢。
總體來說,全球價值鏈為發展中國家融入世界經濟提供了巨大的機遇。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可以相對較易地借助外力實現產品升級和過程升級,但要進一步實現增加值率更高的功能升級和鏈條升級,必須長期、大量、自主積累知識資本,這是全球價值鏈升級和經濟升級的關鍵決定因素,有賴於更好的創新機制、更好的商務環境(包括法制環境和思想市場)和質量更高的人力資本。顯然,這並不容易。
全球價值鏈的意義如此重大,而亞太地區經濟體包括中國在全球價值鏈方面正處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關鍵時刻,此次APEC會議將全球價值鏈議題作為一大重點恰逢其時。為實現歷史性跨越,中國早在今年APEC召開前幾個月,就在青島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上和相關經濟體一起推出了《促進亞太地區全球價值鏈發展戰略藍圖》。這一藍圖旨在為亞太地區全球價值鏈發展合作確立政策指南和合作框架,內容涵蓋了APEC經貿領域的主要合作議程。這個《戰略藍圖》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上首份全球價值鏈政策綱領性文件,為本次APEC各成員在APEC全球價值鏈方面展開合作發揮了引領和指導作用。
截止到目前, 世界貿易組織(WTO)、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等國際組織都紛紛表示願對APEC全球價值鏈議題提供技術與專業支持。上述全球價值鏈相關藍圖也在11月8日閉幕的APEC部長會議上得到了批准,一旦它在接下來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再得到批准,則亞太地區的全球價值鏈合作升級前景將非常可觀。
對中國和眾多亞太發展中經濟體來說,這將是扭轉國際分工不利地位、優化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的一大歷史性契機,非常值得期待。
(劉仕國,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