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評論>> 正文

韓媒:“中國制造”將威脅韓企生存

2014-11-12 10:43:12|來源:環球網|字號:

  世界鐵道市場佔有率:中國北車15%,中國南車14.9%,加拿大龐巴迪8.7%,法國阿爾斯通7.4%,俄羅斯TMH6.8%,韓國現代Rotem2.4%。(韓國交通研究院資料圖)

  韓國《中央日報》11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產地鐵電車對韓企造成威脅 首爾地鐵正在面臨“中國制造”的攻勢。照這樣下去,首爾的地下將會奔馳著中國制造的地鐵。而原本就艱難度日的韓國鐵道產業和相關零部件企業,正在經歷寒冬的痛苦。

  首爾市推出了本月購買200輛新電車的國際競標計劃,預算約為2700億韓幣(約合15.15億元人民幣)。此外,還計劃到2018年前再購買420輛電車。首爾市到2022年前在更換老化電車上的預算將達到近1萬億韓幣(約為56.16億人民幣)。這一萬億韓幣“戰爭”的勝利者中國企業。首爾市長朴元淳15日訪問中國時曾表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搞壟斷”,“選擇供應商的條件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價格競爭力”。韓國國內鐵道車輛制造在1999年曾因競爭過於激烈以及韓國政府的政策,將大宇重工業、現代精工以及韓進重工業等相關企業合並為了現代精密機械公司(現代Rotem)。首爾地下鐵公社(首爾Metro)頂著輿論壓力,在不久之后就要競標的情況下,最近赴中國視察了中國北車(CNR)和南車(CSR)。

  中國企業在規模上已經處於沒有對手的狀態。中國北車和南車現在的規模約為36億韓幣(約合2029萬元人民幣),以本國鐵道產業為基礎,已經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企業。現在非洲地區的鐵路幾乎可以說都是中國制造。這兩家企業正在推進合並,與其讓中國企業在海外互相競爭,不如合並為一個企業進軍海外市場。

  韓國企業的危機感正在擴大。韓國鐵道車輛工業協會企劃組長鄭元哲(音)表示,“本身就是大象(中國企業),合並以后,塊頭變得更大,而我們推著螞蟻出去說你是這裡最厲害的,出去戰斗吧”。事實上,中國北車和南車在2013年的銷售額合計為24萬億韓幣(約合1349億元人民幣),是現代Rotem的15倍。兩家企業的生產能力(7.5萬輛)是現代Rotem的75倍。鐵道車輛方面,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佔有率為30%,韓國為2.4%。現代Rotem的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有三家企業合並成了韓國國內唯一的鐵道企業,但從世界市場來看,由於中國企業的存在,還要擔心自己的生存問題”,“中國企業為進入韓國市場,可能會在競標中採用價格攻勢”。在一般情況下,韓國產品的競標價也由於較高的勞動力成本而比中國貴10%左右。

  韓國中小零部件企業的憂慮更大。鐵道車輛成本中,中小零部件企業佔到了65%。韓國國內共有374個零部件企業,提供了1.12萬個就業崗位。但是這些企業大部分年平均銷售額不到40億韓幣(約為2250.8萬人民幣)。鄭元哲表示,“中國企業如果進入韓國國內鐵道產業的話,很多零散的中小零部件企業將會破產”,“與現有地鐵系統互換問題等有關安全性的檢查是否進行也是個問號”。

  由於這些問題,世界各國在鐵道領域基本保持著“一國一企業”的體制。法國是阿爾斯通(Alstom),加拿大是龐巴迪(Bombardier),德國是西門子(Siemens),事實上都是壟斷體制,壁壘也高。美國雖然訂購國外企業的產品,但零部件的60%使用的是美國生產的產品,最后組裝的時候也在美國建立工廠進行組裝。在中國也是這樣。中國70%的零部件是中國本地生產的。如果想進軍中國市場,通常都需要與中國企業成立合作公司。韓國交通研究院鐵道交通本部長崔鎮錫(音)指出,“國際競標一般情況下是根據互惠原則在《政府採購協議》(GPA)的框架下進行,但中國目前並不是GPA國家”,“不僅如此,中國在鐵道車輛購買方面從未允許過韓國企業參加”。崔鎮錫表示,“如果供應鐵道車輛,那麼韓國積累了40余年的地鐵運營體系技術也會有外泄的憂慮”。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韓媒 韓企 首爾 鐵道車輛 政府採購協議 零部件企業 戰爭 中國制造 中央日報 南車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男子冒充中央巡視組官員 受審仍打官腔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度曝光(組圖)

河南三門峽監獄搬遷 押送犯人場面壯觀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