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海外輿論>> 正文

美媒:新聞敲詐案頻發 拷問中國媒體道德准線

2014-11-25 08:05:04|來源:環球網|字號:

  美國《僑報》11月22日文章,原題:如何讓新聞人“初心不忘” 備受關注的21世紀報系新聞敲詐案又有新進展,20日,21世紀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沈顥等人被上海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批捕。曾寫出“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的沈顥於1992年進入南方報業工作,在20多年的新聞生涯裡,沈灝曾以他的理想、執著和奮斗成為了中國新聞界的“聖徒”,如今這顆明星卻淪落為新聞界的毒草,令人扼腕。

  導致沈灝“迷失”的首先是他自己的“貪欲”。他曾作為一名普通新聞工作者奮戰在新聞第一線,彼時的沈顥最大的追求是新聞理想,而后來隨著地位的上升,沈顥掌握了更多的權力、建立了更大的關系網絡,也獲得了更多的名譽和利益,結果在名利的驅使下他偏離了追逐理想的初衷,甚至不惜觸犯法律而以權謀私,正像一句流行語所說的,“每個人都會變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 隻因我們未滿意過自己現在的樣子”。

  同樣不能忽視的是中國新聞界的毒草遠不止沈顥一人,新聞造假、新聞敲詐等犯罪行為更是屢屢發生,本應承擔起社會明鏡角色的新聞業本身卻覆滿了斑斑污垢。沈顥從滿懷理想的青年最終淪為階下囚的深層原因正是盛行潛規則的中國新聞界結出的一個“惡之花”。

  從郭振璽到沈顥,媒體採編人員卷入腐敗和經濟犯罪已不鮮見少聞,除了他們的個人“貪心不足”的原因之外,整個社會的規則不明確也是重要因素。當大批懷揣新聞理想的年輕人闖入這一神聖行業后,他們既駕馭不了自己有意或無意制造的社會風險,也在分享改革開放成果時不佔有利位置。這無疑是一個時代造就的媒體人的悲哀。

  但不管怎樣,無論是利用負面新聞,還是利用有償沉默謀取經濟利益,都是對媒體這一社會公器的玷污,是犯罪行為。在中國社會,輿論已成為社會力量的一極,對輿論起著導向作用的新聞也因而成為一種隱性權力,由於新聞法規和行業規范不完善,這種隱性權力很容易成為私相授受的交易標的。

  要根治新聞犯罪,首要的是盡快建立起完善的新聞法制體系。中國的媒體一直游走在的社會探索改革最前沿的“雷區”,隻有解決好媒體社會價值主體與商業價值副體的關系,媒體業才能繼續維持道德基准線的角色,才能讓媒體人“莫忘初心,方得始終”。

(責編:王書央)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敲詐案 美媒 新聞人 新聞法制 新聞生涯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沖擊香港立法會帶頭暴徒疑為網媒主持人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北工大校花撞臉林志玲 秒殺無數宅男(組圖)

河南三門峽監獄搬遷 押送犯人場面壯觀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