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6 10:15:55|來源:新華網|字號:
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 24日是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談判的截止期限。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和伊朗外長當天在維也納雖未能達成協議,但決定將談判再次延期至明年6月30日。
在伊核問題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選項面前,六國和伊朗一致決定繼續推動並加快伊核問題談判進程,最終找到全面解決方案,這無疑是理智和務實的選擇,為下一步伊核問題的妥善解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動力。
談判延期,凸顯伊核問題的復雜性。在此輪談判中,雙方在限制伊朗鈾濃縮規模和能力以及解除對伊制裁時間表等核心問題上沒有取得突破,是導致此次全面協議流產的直接原因。然而談判中所釋放的信號也表明,談判雙方的立場已經“空前接近”,離達成最終協議也許隻有“一步之遙”。
伊朗核問題牽動中東地區安全局勢,舉足輕重。談判一旦破裂,伊朗可能重啟核計劃,從而激化地區局勢。西方如若恢復對伊朗的全面制裁,伊朗經濟將更加舉步維艱。離開談判桌顯然不符合美伊等各方的根本利益,不僅之前所付出的全部努力都將付諸東流,甚至可能因談判破裂而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這是任何負責任的談判者都希望盡力避免的。面對暫時無法在既定期限內達成全面協議的現實,延期不失為理智的選擇。
在伊核談判過程中,中方所發揮的積極和建設性作用功不可沒。作為伊核談判的重要一方,中方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從中斡旋,多次提出建設性意見,得到各方的重視和採納,對談判發揮了重要的引導和參考作用。中方提出了解決最后關鍵問題的思路,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評價。
談判延期也是務實的選擇。2013年11月,伊核問題迎來重要轉機,六國和伊朗達成日內瓦階段性協議,伊朗暫停部分敏感的核項目以換取西方國家減輕制裁,同時各方尋求通過談判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2014年2月全面協議談判開始以來,六國和伊朗經過了十輪磋商,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從而使國際社會在解決伊核問題上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這次延期並非只是制訂了簡單的時間表,還規劃出了具體的路線圖。12月,六國和伊朗將開始新一輪會談,在2015年3月達成政治框架,6月完成技術細節和草案。
一系列進展表明,技術層面的分歧對雙方來說並非制約談判進展的關鍵所在。真正阻礙雙方在這一層面取得突破的根本原因在於,伊核問題主要的矛盾雙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伊朗之間數十年來政治上的互相敵視對抗在彼此之間打下不信任的烙印,導致各自國內的保守勢力和強硬派對對方核談判的目的和意圖的猜忌和疑慮。受這些力量的阻礙,雙方各自的談判代表都無法作出進一步的妥協。
而目前談判雙方同意延長期限,雖然付出的成本會更多,但同時也意味著雙方還存在妥協的空間和解決問題的誠意。
正像中國外長王毅所指出的,這次伊核問題外長會為談判提供了新的動力。目前焦點問題已經清晰,各種解決方案也逐漸成形,需要各方抓住機遇,保持談判勢頭,做出政治決斷。
伊朗核問題面臨著歷史性機遇。經驗表明,歷史問題的解決需要有關各方在關鍵時刻表現出政治決斷力,這就要求有關各國政治家們勇於承擔政治決斷的風險,沖破阻力,採取更加靈活務實的態度,早日達成一項既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又同時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全面協議,為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伊核問題 核談判 伊朗核問題 談判進程 伊朗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