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6 07:02: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經濟下行壓力之大讓經濟增速如此接近決策層的心理底線,任誰主事,都不能無動於衷。 |
上周五央行的降息舉動,給市場帶來的沖擊正持續發酵。
股市立竿見影,11月24日,滬深股市高開高走,成交5844億元,創下A股歷史單日成交額新高。雖然降息對於后市的效果還需要觀察,但周期性板塊的提振足以說明這次調控的利好不是畫餅充飢。
但質疑聲也如影隨形,比如“重蹈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的覆轍”“開啟房價暴漲模式”“對於民間高利貸沒有影響”等。從理論上說這些質疑似乎也成立,因為利率工具是經濟調控的“硬開關”,就好像發燒吃消炎藥,能快速降溫,但對身體是有傷害的。除非形勢所迫,否則一般不輕易使用。
那麼,從當前經濟來看,此次降息到底應不應該呢?要理解其背后的經濟邏輯和調控思路,需要把視野放寬。
我們的宏觀經濟增速並不樂觀。今年已經公布的三個季度的GDP走勢,一季度7.4%,二季度7.5%,三季度7.3%。雖然中央一再表態,7%左右的增速就夠了,足以完成到2020年“兩個翻番”的經濟目標﹔雖然根據測算,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在6%到7%,如今的增速是合理的,是我們主動調控的結果。但是,經濟下行壓力之大讓經濟增速如此接近決策層的心理底線,任誰主事,都不能無動於衷。
另外,投資增速、工業增加值的曲線圖都是一路走低。四季度即將結束,明年的經濟形勢也不好說,與之連帶的就業、收入、保障等民生事業或受不利影響。因此降息,給實體經濟打強心針,就成了符合邏輯的選擇。具體來說,下調貸款利率,有兩個考慮。
第一,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企業的財務費用大大降低,這在經濟大勢不好、企業利潤率下降的情況下,對企業來說是雪中送炭。人家賺錢已經不易了,貸款利率還那麼高,光利息就能壓倒不少企業。
第二,穩住固定資產投資。這就是跟市場上質疑托高房價的聲音有關了。房地產投資在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無論是全國的還是民間的,都佔不小的比重。降息對房市肯定是利好,這毋庸置疑。一方面降低貸款購房者的月供,刺激購房需求﹔另一方面降低地產商融資成本,緩解投資下行趨勢。這樣就既提振了樓市,又會把投資打起來。
至於會不會造成房價再次暴漲,實際上不太可能。因為房價跟著銷售走,之前樓市已經有價無市了,現在再漲豈不是“自絕於人民”?另外,中國樓市調整向下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全國總體來說供大於求的態勢已經形成,並將長期持續,因此房價暴漲沒有現實根據。
當然,任何一項經濟調控手段都是雙刃劍。降息也是,對於民眾來說,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個人理財收益的下降,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各種“寶寶”,平均收益水平都將進一步下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有利於中國理財市場的升級,類似余額寶那樣的“懶人理財”方式恐怕會越來越不吃香。這就需要民眾提升自己的理財水平和能力,多方面開源,而非固守一隅。
事實上,個人理財收益只是小河流水,如果國家整體經濟這條大河滿了,企業有了活力,實現了充分就業,何愁小河無水?
(熊建,人民日報記者,海外網專欄作者)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