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8 09:46:41|來源:海外網|字號:
11月25日,千家萬戶關切的反家庭暴力工作邁出實質性步伐—《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見稿)》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對家庭暴力行為,任何組織和公民有權勸阻、制止,或向公安機關報案。征求意見稿對家庭暴力進行了界定,是指家庭成員之間實施的身體、精神等方面的侵害。所稱家庭成員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以及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11月26日 法制時報)
家庭是愛的溫床,是安頓身心的避風港。但是有一部分人就在這最溫暖的地方,遭受著最不該承受的創傷。家庭暴力傷害著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印証了“傷害我們最深的人,可能就是我們身邊朝夕相處的親人。”
據調查數據顯示,24.7%的女性遭受過來自配偶的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 33.5%的女童和52.9%的男童遭受過父親和母親的體罰,65歲以上老年人虐待發生率為13.3%。前幾年,一部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展現了現代家庭暴力中令人震驚的極端扭曲變態的情狀,深刻剖析並抨擊了家庭暴力。
在傳統觀念和自身條件有限的影響下,很多家庭暴力受害者盡管受到了親人的無情傷害,但不得不選擇沉默。這不僅不能免受將來的傷害,還有可能使施暴者變本加厲,不利於家庭的和諧和社會的穩定。
近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見稿)》就試圖打破被家暴的“沉默”,使受害者不再是“沉默的羔羊”,而是“披上法律鎧甲的戰士”。毋庸置疑,征求意見稿邁出了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實質性步伐。
反家庭暴力入法,為家庭弱勢成員撐起一片權益天空。但反對家庭暴力不能完全依靠立法。一方面,增強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大對施暴者的懲罰力度和讓受害者更有底氣比寫在紙上的法律條文更重要。另一方面,避免家暴的產生不僅需要法律的硬性規定,還需要道德的軟性約束,隻有提高家庭成員的道德素質,才能將家暴扼殺在“搖籃”中。
“家庭暴力並不是個人私事”,每一個人都有反對家庭暴力的權力。“沉默”已成為過去式,“反暴力法”和對家庭暴力“零容忍”的社會態度,必將消除家庭暴力滋生的土壤,使家庭重拾溫情,將“暖暖的”根植於每一個家庭成員心間。(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