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 正文

夏守智:以禁令為契機重新審視網絡語言

2014-11-29 00:02:00|來源:紅網|字號:

27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相關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應嚴格按照規范寫法和標准含義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字、詞、短語、成語等,不得隨意更換文字、變動結構或曲解內涵,不得在成語中隨意插入網絡語言或外國語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等等。(11月28日《北京晨報》)

從“雷人”到“給力”再到“十動然拒”“人艱不拆”,網絡流行語以排山倒海之勢從虛擬的賽博空間席卷到了現實社會。如今,人們之間交流對話,如果不夾雜點網絡詞匯甚至會覺得有點不自在。此次,廣電總局向擁有如此深厚“群眾基礎”的網絡語言“開刀”,恐易引發眾怒。果不其然,禁止新聞、廣告使用網絡流行語的消息一出,立刻引來網友竭力反對。

然而,筆者卻欲“冒天下之大不韙”,替廣電總局的禁令叫聲好。

網絡流行語的確火了。伴隨著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式發展,它似乎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的主流用語。但,判斷一件事物的好壞得失不能僅僅以它的普及或流行程度為標准,否則就成了馬赫主義。事實上,無論是為文化多樣性計,還是為民眾話語權計,對於網絡語言——隻要它保持小眾化、網絡化的特征——筆者並不反對。但是現實圖景卻不禁讓筆者擔心:網絡語言越發脫離網絡的外衣,成為了現實生活中流行,甚至是主流的話語。大眾媒體對它的廣泛使用就是一個明証。

但是,網絡流行語的本質決定了它無法擔負起主流文化所需擔負的重任。從法國學者福柯的“話語權力”理論來看,網絡語匯其實就是新興的網絡公民對於傳統話語的解構。由於網絡濃厚的去中心化色彩,使得這種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對於傳統的解構,天然地帶有戲謔色彩。我們隻要細心觀察一下這些所謂的網絡語言,有哪一個不是對傳統語言和文化的曲解、變形呢?

如果這些語言只是小眾化的文化狂歡,其實也無傷大雅。但是,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現在網絡語言已經越發告別小眾化、網絡化,幾乎成了每一個人的口頭禪﹔而面向廣大受眾進行信息、文化傳播的大眾媒體也將這些網絡熱詞視作新聞、廣告必不可少的調料,乃至主料,大肆加以運用﹔社會上更有些人把網絡語言視作“解救”日益凋敝的傳統文化的“良藥”。凡此種種,無不為我們敲響警鐘。

著名的傳播學者、媒介環境學派的開創者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警示美國人不要在電視所營造的泛娛樂化環境中消解了自己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和理性思維。如今,我們似乎也應該發出警示:人們不要在網絡流行語所營造的解構傳統文化的狂歡中忘記了文化的繼承與理性的思辨。就讓此次廣電總局的禁令作為我們重新審視網絡語言的開端。

文/夏守智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網絡語言,馬赫主義,網絡流行語,廣電總局,良藥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反家暴細分家暴類型 專家稱隻回復“哦”算家暴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公開(組圖)

安徽男子冒充畫家性侵25名女子被執行死刑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