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9 01:20:00|來源:京華時報|字號:
上海浦東心圓西苑,入住僅2年的動遷房因為17和18號樓發生傾斜而“親”上
本報特約評論員劉雪鬆
“樓親親”不過是中國房產開發、尤其是動遷安置類住房沒打“馬賽克”的一個縮影。這種房子,有病是正常的,沒病才不正常。
事實証明,中國人建一個比薩斜塔,一點不比意大利人笨拙。這一點,住在上海浦東心圓西苑兩幢斜樓裡的居民體會最深。入住僅2年的動遷房,因為17和18號樓發生傾斜,兩幢大樓大大咧咧地“親”上了。
“樓親親”如此激情,浦東建交委出來安民告示說,沉降量和傾斜率均在規范容許值內。開發商表示,是自然沉降的結果。但很多“老不信”的居民將這類說詞當成官方給這對接吻大樓打上的“馬賽克”。他們中有的卷鋪蓋走了人,而小區房價義無反顧地跌破底線——不少居民挂出了跳樓價、出血價。
只是,再厚的“馬賽克”都無法遮擋尷尬。道理很簡單,今天容許傾斜、容許沉降的數據,未必表示這兩樓,就一定能夠按容許的數值止吻於此。再過兩年呢?萬一地震呢?誰能保証這兩個大家伙親完之后不擁抱?擁抱之后不癱倒?
理論上,隻要是個高樓,總有沉降,總有傾斜。但是問題來了,既然知道有沉降、有傾斜,也既然知道有容許值,那麼,為什麼兩幢大樓在設計時隻留這麼一點間距?為什麼不把可能相碰、可能地震、可能扭曲、甚至可能還有更大的危險預判在內?既然沒說兩幢大樓可以親在一起也屬於建筑與設計的容許范圍,那麼,現在的容許范圍還能說明什麼問題?是不是可以反過來理解:那些同樣也傾斜也沉降著的樓房,沒有親到一起倒是不正常的?
答案顯然不是。親不到一塊兒的樓房,都留夠了不讓擦出火花的距離,即便再怎麼寸土寸金,再怎麼屬於動遷房,甚至再怎麼偷工減料,也沒蠢到讓樓與樓公然親嘴、讓人一眼就能逮個正著的地步。
民眾打探的是質量是否合格,官方回復的是容許傾斜數值﹔住戶愁的是未來安不安全,專家說的是現在住著沒事。這給民眾造成一種別扭的印象——但凡樓盤有了瑕疵,權力部門、專家、開發商、售樓處,都跟統一戰線似的,相互之間比誰都親,比誰都抱得緊。隻有買房的,任是住著不得安寧而心驚,任是看著房價跳樓而肉痛。
“樓親親”不過是中國房產開發、尤其是動遷安置類住房沒打“馬賽克”的一個縮影。質量底線讓渡於規劃紅線,螺螄殼裡做道場,最小預算做文章。這種房子,有病是正常的,沒病才不正常。就如有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第3季度全國各大媒體普遍關注的69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有79個交房項目涉及較為嚴重的質量問題。這數據,聽起來一點都不奇怪。
當樓房“親”到一塊兒,各路神仙都見怪不怪了,誰還能想起責任二字,誰又敢保証住房怪事不再發生?
(來源:京華時報)
馬賽克,樓親親,有病,親,動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