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學習小組>> 正文

【學習小組】習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2014-11-29 09:47:14||字號:

【學習小組】

組員們對《人民日報(海外版)》的“習得”系列記憶猶新嗎?

學習小組和組員們都要與時俱進,天天向上。當習近平的南太平洋之行順利結束后,是不是覺有必要更新一下自己的古典名句儲備庫?

下面,學習小組為組員們奉上誠意之作——習得:南太平洋之行篇。

另外,小組最近有個宏大的計劃,但是要先了解組員的情況才能進行。廣大的具備學習熱情的組員們,如果你們願意把自己的真實身份情況在后台留言發給我們,為方便我們與您聯系,格式為:“姓名+性別+年齡+地區+工作性質+電子郵箱”。

我們將在其中抽出30名組員,送上習近平新版的《擺脫貧困》。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出處】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和澳大利亞雖然遠隔重洋,但歷史和現實的紐帶將我們緊緊連在一起。建交42年來,中澳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兩國成為好朋友和戰略伙伴,兩國人民從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習近平在澳大利亞《澳金融評論報》發表署名文章《開創中澳關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

——(晉)葛洪《抱朴子·博喻》

【釋義】

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覺得遙遠﹔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覺得親近。

【解讀】

2013年3月27日,習近平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中發表主旨講話《攜手合作 共同發展》時也曾用此典:“中國有句古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我們來自世界四大洲的5個國家,為了構筑伙伴關系、實現共同發展的宏偉目標走到了一起,為了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走到了一起。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和責任。”

金磚五國天南地北,還處於起步發展階段,中澳也分處地球兩端。面對外在的距離和內在的差異,習近平用“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的古語傳遞著自信:對道路的自信,對發展的自信,對合作的自信。“隻要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我們的事業一定能夠興旺發達。”

《論語·衛靈公》有:“道不同,不相為謀”﹔魯迅雲:“這個世界本沒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習近平出席APEC峰會開幕式時在演講中又說“朋友多了路才好走”。結交朋友就是鋪設道路,而有了相知相伴的同路人,道路也會更加堅實,夢想也會近在咫尺。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出處】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別地處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屬東西方文化,兩國關系能達到今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經驗是雙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則,以對話增進互信,以合作實現共贏,以交流筑牢友誼。

——2014年11月14日習近平在澳大利亞《澳金融評論報》發表署名文章《開創中澳關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唐)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釋義】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

【解讀】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魏征是用此句來說明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道理,但細細想來,用於形容中澳友誼,也是頗為妥帖。

在《之江新語》第251頁,習近平便曾引用過“落其實思其樹,飲其流懷其源”。記得詩雲“盤根直盈渚,交干橫椅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基礎牢固和源流豐沛是事物得以順利發生發展的前提。

正如習近平所說,兩國關系能如大樹,不斷成長,枝繁葉茂,達到今天的高度,是以雙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則為基礎的,而以對話增進互信,以合作實現共贏,以交流筑牢友誼,中澳友誼才會如江河一樣,源遠流長。

“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出處】

“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正是兩國人民源源不斷的相互理解和友誼,匯聚成了中澳友好關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關系發展在兩國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礎。

——2014年11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大利亞聯邦議會發表題為《攜手追尋中澳發展夢想 並肩實現地區繁榮穩定》的演講

【原典】

臣聞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釋檻囚鮑叔薦仲 戰長勺曹劌敗齊”

【釋義】

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樹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遼闊,不是靠一條河流的水注入進來就能形成遼闊態勢的。

【解讀】

今年9月21日,習近平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做重要講話也曾引用此句本義來說明協商民主之於中國的重要性。

習近平還曾說過:“對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應該秉持兼容並蓄的態度,虛心學習他人的好東西。”

可見,為學、謀事、執政、交友,理同一也,隻有求賢若渴,集思廣益才能成就大業。

在本次太平洋之行中,習近平再次加以發揮,將“大海之闊”引申為中澳友好關系的海洋,由兩國人民理解和友誼的涓涓溪流匯聚而成。林則徐曾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而法國文豪雨果也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正如習近平所說“太平洋足夠大”,大到容得下更多國家的人民幸福生活,實現夢想。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出處】

中新關系具有開創性、示范性意義。中新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兩國關系規劃了宏偉藍圖。中新兩國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充分展示了兩國務實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中國人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毛利族諺語說:“你我籃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讓我們攜手合作,譜寫中新關系發展新篇章,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2014年11月20日習近平同新西蘭總理約翰·基會舉行會談

【原典】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先秦)《周易 系辭上》

【釋義】

二人齊心協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鋒利的刀能斬斷金屬﹔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聞到蘭花的香氣。

【解讀】

2013年2月25日,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台灣各界人士的講話時指出,大陸和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凌。想起那一段屈辱的歷史,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心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夢想。“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我們真誠希望台灣同大陸一道發展,兩岸同胞共同來圓“中國夢”。

由此看來,“兄弟”者,既可以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四海之內的友邦兄弟。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習的肺腑之言,也是如蘭芬芳,香遠益清。

既然同事、同志,便要同心同德、同心同行,如此力量方能如利刃一般斬金截鐵,無往不勝。

中國人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又說:“一根筷子容易斷,一捆筷子抱成團”﹔蒙古人說:“一個人踏不倒地上草,眾人踩出來陽關道”﹔越南也有“不怕風浪再大,就怕劃槳不齊”的說法,可見習近平所引用的毛利族諺語中與咱們相仿的內容並不是巧合,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識。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

【出處】

我們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遠。”中國一貫主張,國家無論大小、貧富、強弱,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中國同太平洋島國有著相似的歷史遭遇,有著深厚的傳統友誼,有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

——2014年11月21日習近平在斐濟《斐濟時報》和《斐濟太陽報》發表署名文章《永遠做太平洋島國人民的真誠朋友》

【原典】

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

——(隋)王通 《中說·禮樂篇》

【釋義】

以權勢作標准交朋友的,權勢失去了,交情也便隨之斷絕﹔以利益作標准交朋友的,利益窮盡了,交情也隨之結束。

【解讀】

今年7月4日,在首爾大學的演講《共創中韓合作未來 同襄亞洲振興繁榮》中,習近平也曾說道:“加強人文交流,不斷增進人民感情。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國家關系發展,說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

“心交如美玉,經火終不熱。面交如浮雲,頃刻即變滅。”中國倡導的是以心相交的外交政策。利、勢、權的相交,是簡單的物質交換,是冷酷的商業規則,雙方必然患得患失,錙銖必較﹔必然彼此猜忌,隨時變臉。而以心相交,方能推心置腹,坦誠相見﹔以心相交,方能不怕火煉,歷久彌新。

“對坐成參商,咫尺成胡越。我有心交者,不見幾歲月。”中國認同的是以心相交的大國義理。心,有一種魔力,能夠穿越滄海桑田,能夠飛過萬水千山。隻有心通意合,交往才能左右逢源,合作才能水到渠成。

習近平引用此句,說明中國真誠希望和韓國人民和太平洋島國人民做朋友。所謂“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以心相交,其味雖淡,其情久遠﹔以心相交,付出雖多,收獲無價。

“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出處】

我們要做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好伙伴。“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當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人民正在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腳踏實地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島國人民也在努力振興民族經濟和推進區域合作。雙方完全能夠將彼此發展戰略對接起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2014年11月21日習近平在斐濟《斐濟時報》和《斐濟太陽報》發表署名文章《永遠做太平洋島國人民的真誠朋友》

【原典】

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八十一章》

【釋義】

聖人是不存佔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更豐富。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聖人的行為准則是,做什麼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解讀】

不積聚不積藏,盡己所能幫助別人,反而更覺充實,盡己所有給予別人,反而更加富足。這便是老子朴實無華的辯証法,也是貫穿《道德經》全篇之中上善之人的價值觀念與行為准則。

“助人者,人恆助之”,奉獻不求回報,施舍不求感戴。“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遵循“得利”而“不害”,“不爭”而“得利”的天道和人道,才是高明的境界。

說到底,中國希望能與更多國家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實現中國夢的同時也實現亞太夢。習近平在文中引用此語,大概是希望更多太平洋島國的人民能夠理解中國這位“巨人”舉手投足的動機和誠意,也是希望更多信仰和遵循“叢林法則”的西方國家能夠了解東方智慧的圓融和平,能夠了解一個“作為方法的中國”。

(本文為微信公號“學習小組”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

>>>點擊進入“學習小組”海外網專欄

(責編:邱天人)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習近平 協商民主 古典 名句 學習小組 兄弟 中新關系 原典 道德經 南太平洋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反家暴細分家暴類型 專家稱隻回復“哦”算家暴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對越反擊戰時期中國女兵照片首公開(組圖)

安徽男子冒充畫家性侵25名女子被執行死刑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