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30 08:20: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2001年l1月,習近平主編的《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一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入了習近平及鄭重等老同志,清華大學、福建師大歷史系諸教授,台灣,香港地區和韓國的學者,以及福建省嚴復學術研究會的專家學者的論著40篇。 |
【學習小組按】
嚴復(1853年12月10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他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翻譯《天演論》、創辦《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毛澤東曾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稱其為“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求真理的一派人物”。
習近平在1997年“嚴復與中國近代化學術研討會”上曾為嚴復題詞“嚴謹治學,首倡變革,追求真理,愛國興邦”。2001年l1月,習近平主編的《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一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入了習近平及鄭重等老同志,清華大學、福建師大歷史系諸教授,台灣,香港地區和韓國的學者,以及福建省嚴復學術研究會的專家學者的論著40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澤厚認為近現代思想史中存在著“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在今天——“中國夢”兩周年這個特殊日子裡,回顧一百多年前先哲對於“啟蒙”與“救亡”主題的思索,對於“中國夢”及“強軍夢”的探尋,可能更加意義非凡。
學習小組特為組員整理此書書影與序言原文,希望本文能夠提供一種學“習”的視角,一種學“習”的路徑,而有興趣的組員們也能由此文去進一步去了解嚴復其人其文。
《科學與愛國:嚴復思想新探》序言
習近平
這是我第二次為紀念嚴復論文集撰寫序言。上次是在1993年,福州市第一次舉辦嚴復思想研討會,著重對中國近代史上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嚴復的學術思想進行一番總的分析和評介。而這次的論文集則突出嚴復科學與愛國這一主題,通過多側面地闡述與探索,較全面地論証了這位先哲的歷史地位和卓越貢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18世紀中葉,由於蒸汽機應用於工業,引起英國產業革命,從此,中國與西方工業國家拉開了近二百年的距離。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在帝國主義堅船利炮之下,腐敗的清王朝與帝國主義列強先后簽訂了《南京條約》、《望廈條約》、《璦琿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伊犁條約》、《中法越南條約》、《馬關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尤其是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后,中國更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任意宰割、蠶食瓜分的對象,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正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嚴復挺身而出,高聲疾呼,投入救亡圖存斗爭之中。他高舉科學與愛國兩面大旗,以“開民智”、“鼓民力”、“新民德”為己任:一方面,“摒棄萬緣,惟以譯書自課”,先后譯注了《天演論》、《原富》、《法意》、《穆勒名學》、《群學肄言》、《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和《名學淺說》等十余部西方學術名著,內容涉及生物學、社會學、倫理學、經濟學、法學、哲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以圖師夷制夷,療貧起弱﹔另一方面,以高度的愛國熱忱,針砭時弊,抨擊封建專制,鼓吹變法維新,連續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和《救亡決論》等政論文章,以警醒國人,企求“治國明民”之道,挽救民族危機。嚴復的這些譯著和評論,在當時因循守舊、固步自封的清王朝統治下的舊中國思想界,宛如巨石投入深潭死水,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時至今日,嚴復的科學與愛國思想仍不過時。
最近,我的母校——清華大學,由劉桂生、朱育和、蔡樂蘇、王憲明、張勇等教授倡議設立“嚴復研究中心”,遵循“中西融匯、古今貫通”的學術傳統,對嚴復的學術思想進行系統深入研究,本人對此甚表贊成。今受福建省嚴復學術研究會和清華大學之托,謹序,並藉以紀念嚴復逝世八十周年。
(本文為微信公號“學習小組”獨家授權海外網發表,如有轉載務必注明來源“海外網”)
嚴復 習近平 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