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 00:05:00|來源:紅網|字號:
摘要:官員們的消極態度,如果根深蒂固的“官念”不動,車改很可能變成另類的“貼秋膘”。 |
近期,《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江西、安徽、內蒙古等地調研發現,目前在這些省份,一些城市作為試點,通過大力推進公車改革已經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但與此同時,公車改革進度差距明顯、“改革者成為眾矢之的”、車補方案不貼近實際等問題也集中暴露,成為新車改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點。(11月30日中國網)
從199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了《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公車改革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時至今日,方顯初功。從貫徹到落實,可想而知的艱難。到現在,各地一些基層政府還持有觀望態度,改革標准不一,成為了車改難的先決條件,而背后更突出的是,官員們的消極態度,如果根深蒂固的“官念”不動,車改很可能變成另類的“貼秋膘”。
據悉,中央和國家機關及其所屬參公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將在2014年底基本完成。各地方也將陸續上報車改總體方案。對於中央各直屬部委的公車落實情況,不容置疑。但是,由於各地的要求車改時間同中央部委不同步,也造成了各地的觀望拖延遲緩等現象突出,從“陸續”、“總體方案”中,我們也看到,各地車改的初步規劃才剛剛報審中央,至於下面各地市縣的基本情況,還有待進一步細化。調查發現,江西、安徽、內蒙古等地數十個城市的公車改革進度差距明顯,多數城市仍未出台地方公車改革的初步方案,因為這些地方都在緊扣“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黨政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用2至3年時間全面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反而是讓一些改革先鋒兄弟縣市感到了自己的孤軍無援,甚至讓一些車改先行市感覺再次陷入了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盲目和無助。
銅陵市多位基層干部反映,當地車補標准差距較大,副處級幾乎是正科級的一倍。但日常工作的實際情況是,一些基層公務員往往用車多、補貼少,在車改后,不少基層公務員甚至需要自行填補“缺口”。一位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基層干部表示,公車改革后的車補標准按照人均計算,均攤到個人身上肯定不夠,“一旦用車支出超出用車補貼,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干部下鄉的積極性”。還有就是在某些車改市縣,車補數額與是否購買私家車挂鉤,造成公務員私家車購買數量激增,形成了上班無車位,市區道路堵塞的新情況。更讓群眾擔心的還有一些“頑疾”,一些領導干部照樣坐專車、又享受高補貼,這種“下有對策”式的方法顯然有違公車改革的初衷,不僅沒有節省經費,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的浪費,這些都是公眾質疑、車改延緩的阻礙之一。
公車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改革成敗,事關黨的事業成敗,事關百姓最期待的“功在必成”。雖然過程中、步驟上有快有慢,但是我們的目標卻是異常清晰,那就是改掉領導干部身上長期養成的“官念”,讓公車使用者意識到“公車姓公”。各地在關注公車拍賣時,更應把精力放在補貼發放、公車后續管理上,真正讓車補均衡到真正使用人身上,不讓多干活的人吃虧,這需要法律約束和社會監督機制的雙重保障,唯有這樣,才能讓觀望少些,才能激發廣大干部群眾對車改的擁護熱情。(孫偉)
公車改革,貼秋膘,總體方案,缺口,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