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 09:37:00|來源:海外網|字號:
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目前,暫無治愈方法。據了解,我國今年新增艾滋病報告病例數字呈繼續上升趨勢,流動人口所佔比例仍居高不下;其次,經性傳播仍是艾滋病傳播的首要途徑,尤其是男男性接觸感染人數增加,學生感染艾滋病人數也有增長,(11月30日中國青年網)
艾滋病大家都知道,可是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這一點恐怕知道的人就不是那麼多了,作為目前為數不多的不能完全治愈的病症之一,艾滋病被認為是威脅人類安全的強大殺手。在艾滋病呈現多發和高發態勢的今天,我們應該怎麼面對和預防艾滋病?對於艾滋病的防治有暴露出哪些新特點和困惑?面對這些新特點應該採取哪些新措施?
關於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想必大家都已熟絡,無需多言,在現代醫學如此發達的今天,艾滋病仍然無法像之前的其他的世界流行病那樣被克服,除了艾滋病病原體的復雜多變,其傳播途徑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三大傳播途徑當中除卻母嬰人為干預比較棘手之外,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性傳播途徑,在我國,艾滋病的高發人群集中在15至19歲的青年學生中間,其中,性傳播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原因促使艾滋病的發病人群呈現更加年輕化?
從疾病的生物活性來看,除了正常的隔代傳播,人為的主觀因素更大,在其中社交網絡是艾滋病在青年學生中間高發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年幼無知和好奇導致的。這一系列問題所暴露的不僅僅是國家對於艾滋病防疫的不力,更是暴露出艾滋病在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轉移,呈現更加年輕化和密集化的態勢。除了社會因素的作祟,最主要的還是青年學生的性教育的錯位和缺失。
性教育在中國一直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無論是大學還是中小學,都對學生的性教育的問題欲說還休,人們對於它就像對待洪水猛獸一樣避之不及。不止在學校,學生在家庭環境中更難以獲得正面的、准確的性知識,即使是家長也未必受到系統的性知識教育,更談何教育孩子?這就不簡單的是教育的問題,更是人們的社會觀念的養成和普及,正是這些導致了艾滋病的傳播模式較之以往出現較大變化,這也給艾滋病的防治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如何規避這些因素,所考驗的也不僅僅是簡單的醫學問題。
據悉,在性行為的傳播上,男男同性性行為佔了很大比例,其中大多是被動的,發病人群也由欠發達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地區轉移到發達和文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我們該進行怎樣的性教育呢?這需要學校與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艾滋病無法治愈是目前無法改變的事實,既然如今學生是艾滋病的高發人群。將艾滋病預防和控制的知識納入學生的教育課程體系中無疑是一劑妙方,對學生實施重點人為干預,只是這一劑妙方能否發揮效應還要看教育部門對此的具體施行。
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於艾滋病的無知,正確認識艾滋病才是預防艾滋病的關鍵。(程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