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11:18:02|來源:新京報|字號:
明日於國內上映的韓國電影《鳴梁海戰》更像是一部偽紀錄片,圍繞中心人物李舜臣,全方位展現一場視覺效果震撼的慘烈戰役,而它在本土票房的成功實際借助了背后支撐的民族主義話語。
今年年中,韓國四大發行公司帶來了四部投資過百億韓元的暑期檔大片:《群盜:民亂的時代》(Showbox)、《鳴梁海戰》(CJ)、《海盜》(樂天)和《海霧》(N.E.W)。其中,用200億韓元投資打造的韓國首部“海戰史詩巨制”《鳴梁海戰》,氣勢逼人,在韓國以1761萬的觀影人次,打破了好萊塢大片《阿凡達》創造的1362萬人次的觀影紀錄,成為韓國電影史票房榜冠軍。
“鳴梁海戰”又稱“鳴梁大捷”,是明朝神宗萬歷年間(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鮮王朝抗倭名將李舜臣在朝鮮半島鳴梁海峽重創日本豐臣秀吉政權的一場海戰。當時的李舜臣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征和敵軍的恐懼心理,以12艘龜船擊退日軍戰船300余艘(歷史上也有說法是130多艘),斃敵4000余人,成為世界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同名影片《鳴梁海戰》,背離了典型的“韓國式大片”公式(即用“幽默+感動”打時間差攻擊戰術),它更像是一部偽紀錄片,用搬演的方式,圍繞李舜臣這個中心人物,全方位展現一場視覺效果震撼的慘烈戰役。
眾所周知,李舜臣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在韓國國民中有著“神”一般的重要地位,並經常出現在韓國的電視劇和小說中,一千個人心目中會有一千個李舜臣形象。時隔四十多年(1971年韓國電影《聖雄李舜臣》),金漢?導演把這一英雄人物再次搬上大銀幕,並請來韓國一線明星崔岷植、柳承龍擔綱主演,在還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的同時,也成就了一部意義非凡的賣座片。
影片公映后,票房爆炸性增長,並引發“李舜臣效應”。周邊商品(玩具、小說等)成了零售界的寵兒﹔與李舜臣有關的文物成了熱門景點﹔龜船形游覽船重新開始在鳴梁海峽運行等。這其中,除了受益於市場總體增長,依托CJ自身“投資-發行-上映”的垂直系列化體系,以及口口相傳的好口碑等,背后支撐的民族主義話語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票房助長的原動力。這和1999年賣座鼎盛的《生死諜變》的狀況尤為相似。
朴槿惠總統執政兩年來,她的“創意經濟”(通過利用創意來重振停滯不前的經濟)和“經濟民主化”(通過公平地分配經濟利益),都未取得成果。而其承諾過的要通過保障安全的方式來開啟“一個民眾幸福的時代”,也因“歲月號”沉船事件的發生(2014年4月16日),受到公眾強烈質疑。於是乎,現實中缺失理想的領導力在銀幕上引起了各階層觀眾共鳴,並激起反彈,“深陷危機仍不忘積聚民心,並將危機化為機會”的李舜臣將軍被民眾當作救世良方。
值得一提的是,《鳴梁海戰》開映后一周,朴槿惠與青瓦台官員以及普通觀眾一起觀看《鳴梁海戰》的報道被媒體大肆渲染后,電影的消費從眾效益愈發明顯,政府機構、部隊和企業也開始組織集體觀影,之后的好口碑所帶來的長尾現象,最終使得《鳴梁海戰》一步步成為“每一個韓國人都應該看的‘國民電影’”。
這部韓國戰爭史詩巨制將於明日登陸中國院線,之前韓國電影在中國不賣座的擔憂依舊存在,被稱為“韓國主旋律大片”的《鳴梁海戰》這一次能否克服文化背景上的水土不服?
鳴梁海戰 冠軍 韓國電影史 韓國戰爭 韓國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