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首頁移動客戶端評論資訊財經華人台灣香港城市歷史社區視頻雲南新加坡德國荷蘭滾動

海外網>>評論>> 正文

父母言行一致才能呵護童心

2014-12-11 00:00:00|來源:紅網|字號:

5歲男孩小龍(化名)因為批評別人亂扔垃圾,被對方罵哭﹔隨后母親責怪小龍多事,父親卻為孩子出頭,跟對方打了起來。(12月10日《安徽商報》)

在維護社會公德的問題上,隻有人人參與、共建共享,才能創造美好未來。幾歲大的孩子,在看到有損社會公德之事后能理直氣壯的指出來,這點著實難能可貴。兒童身上所閃現的責任心和公德意識值得我們贊揚,同時也需要大人的呵護。

雖然這位有錯在先的男子最終選擇道歉,但當孩子指出他人缺點時,其父母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卻值得我們思考:孩子遇到類似事情時,是按照大人教的那樣,盡心維護“真善美”﹔還是選擇不“惹是生非”,做一個“乖孩子”?顯然,孩子母親的做法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當孩子因為“童言無忌”而讓他人面子受損時,不少家長不論孩子做的對不對,都把批評的矛頭指向孩子,責怪孩子多管閑事。一方面,家長想教孩子堅守“真善美”﹔另一方面,家長又在極力勸導孩子不去沾惹是非。兩套邏輯的畸形教育方式,必將給孩子帶來“選擇困難症”的心理難題。

假如孩子的父親也和母親一樣,責怪孩子多管閑事,而不是去為孩子出頭。可想而知,這件事必然會在兒童心間形成陰影。日后再遇到類似情境,兒童因為記憶深處的恐懼,自然不會再堅守心中正確的價值判斷。在當下社會語境中,不和諧、不文明行為依然不少見,面對這些行為,如果人人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想法,自己不去出頭,也竭力避免孩子出頭。可想而知,社會良好風氣勢必因民眾參與度的減少而下降。

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教給學生的自然都是一些“正能量”的內容。維護社會公德、幫助他人改正錯誤等等都屬於“正能量”的范疇。由此可見,兒童的做法並沒有錯,反倒是兒童母親的做法值得反思:這種極力避免“麻煩”的做法是否正是在為孩子著想?或許父母是出於關心孩子,不想孩子因為好意而受人欺負,但這種忍氣吞聲其實正是在助長不良風氣。兒童父親與對方大打出手的做法雖不值得提倡,但卻是在維護兒童心間那份質朴的美德。從這點來說,兒童父親的做法要優於其母親的做法。

這也正映照出了當前家庭教育中的誤區,即父母言行的不一致,教給孩子一些做人處事的大道理,但真正遇到事情,卻又反對孩子履行這些道理。這種虛假的家庭教育既降低了家庭教育的可信度,也混淆了兒童的是非觀。此外,兒童的成長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也不該總是一帆風順的。讓其適當受一點挫折,或許更能鍛煉孩子的意志和決心。因而,在孩子成長途中,不妨“善待”下旁人的惡意,將他人的惡意轉化為對孩子的挫折教育,這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王瑤)

 

(責編:劉國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童心,父母,真善美,家庭教育,乖孩子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文史地方華商

新聞熱圖>

最新熱點>

法國官員回應薄熙來在法別墅處理情況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圖片精選>

視頻>

論壇熱點>

新聞推薦>

昆明“蟒蛇少年”與25條蛇同居10年(組圖)

劉鐵男案今宣判 其情婦遭生命威脅后舉報

評論|資訊|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新加坡|雲南|吉林|紅色|南粵|中原|書畫|絲路|魯東|創新|創投|成渝|贛鄱|錢江|食品|IP電視|華商|紙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