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09:22:00|來源:環球時報|字號: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8日文章,原題:中國的便壺歷史被沖走了 從外面看,它像一個藝術畫廊,其實這是一個馬桶展覽室,是西班牙樂家衛浴介紹給上海居民的。
諷刺中國的金色抽水馬桶,視其為文明墮落的象征。這是最容易不過的事。但我看到的卻是別的。因為發展總是離不開此類日常私密之事:廁所是在半個足球場之外,還是就在臥室邊?是散發臭氣還是靜靜地蓄水?會不會自動打開,播放音樂,讓人坐在熱乎乎的表面,舒適地交易股票?正經的專家們陰郁地談論法治和普選、地下銀行和債務違約,而我更願意講述關於廁所的故事。
2008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生活。當時大陸的廁所明顯說明這是個“發展中國家”。我坐火車到中國養女格蕾絲的家鄉,車廂廁所的臭氣熏得我吃不下飯。但很快情況就開始變了。火車沒了臭味,預制式不鏽鋼馬桶出現在嶄新的車廂內,還有工作人員定時沖洗。
在我的住處不遠有一條“噓噓路”——這是我對一條巷弄的戲稱。每天有幾十名上海的哥在附近的餃子館吃過飯后,跑到那裡方便。因為惡臭,一開始我差點不願搬到那一帶。后來的一天早上,一座新的公立廁所出現在“噓噓路”上。該廁所每天早晨5時到晚上10時有一名政府保潔員值守,負責保証其散發的氣味像瑞士草地一樣。
連高速公路服務區都為這場廁所“起義”貢獻了一份力量。2011年在中國東部一條最新的高速路上,坐長途大巴的我下來走進一個廁所,結果發現裡面隻有一條長長的瓷磚水槽,供所有需要的女性使用。但上個月,與家人再次行駛在這條高速公路上時,我發現廁所裝配了帶門的隔間,甚至還提供廁紙。
回到樂家的馬桶展覽室,市場營銷經理裴杰表示,私人顧客購買抽水馬桶的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5年前,顧客進來會問,‘哪種馬桶最貴’。”他說,現在不會這樣了,中國顧客在購買前,喜歡在馬桶上坐20分鐘,“確保不傷腿部”。但他們買馬桶都要花上20分鐘(以及多達3萬元人民幣)的事實,本身就是好消息。隻有那些不再擔心溫飽的人,才有工夫操心買金色的馬桶。
所以,說我幼稚也罷,說它不值得專家破費筆墨也罷,但這正是真正構成革命的東西。在我待在上海的6年多時間裡,中國經歷了一場經濟、社會、文化和技術的變革,它發生在抽水馬桶裡。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只是瑣細之事。但這是重要的瑣細之事。
廁所 發展中國家 噓噓路 起義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