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10:29:21|來源:海外網|字號:
北大、清華最近頻繁遭到名人們的調侃。先有藍翔校長的神提問,后有馬雲的自我舉例,他們的共同點都離不開與名校作為比較。
以前者為例,藍翔校長認為,“咱們藍翔如果不踏踏實實學本事,那跟清華北大還有什麼區別?再以后者為例,馬雲表示,“我畢業於杭師大,如果我畢業於北大、清華,估計現在就隻能做研究了。”
確實,在最近的十五年時間裡,中國高校一直在瘋狂地擴招,名校的整體聲譽也隨之下降。近年來,國內整體教育質量的下降、人才培養方向的偏差以及社會價值觀扭曲等問題持續凸顯,而這一系列的弊病也逐漸引起社會的深思。
據數據統計,中國高校自1999年開始大規模擴招,時至今日,我國每年高校招生人數從擴招前的108萬迅速飆升至700余萬。與此同時,隨著高校人才的不斷增加,卻逐漸暴露出中國大學辦學理念扭曲、學術造假、道德觀念扭曲、教育資源嚴重不均等問題。
不可否認,在中國高校瘋狂擴招的同時,實質上也起到了全民接受教育的作用,此舉為我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幫助。但是,在中國高校擴招的背后,依然無法擺脫上述種種問題。
其中,以中國大學的辦學理念為例,過去,中國大學培育出眾多的“大師級”人物,並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時隔數十年,新時代的教育模式卻鮮有“大師級”人物的誕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於中國大學的辦學理念發生了嚴重的扭曲。另一方面,就是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方式已經完全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缺乏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學生比比皆是。
完成指標,滿足招生需求等現象成為目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當然,作為中國名校也不例外。對此,中國高校為保証各種指標,批量式發放文憑,基本形成了“高門檻准入,低門檻畢業”的格局。此外,面對各式各樣的畢業淪文、畢業答辯等考核,學校多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對待。最終,學生輕鬆畢業,但真正能夠“成才”者卻少之又少。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的環境下,我國普遍的高校學生缺乏創新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一來,因計劃生育的影響,獨生子女備受家庭寵愛,從小就缺乏實踐的能力﹔二來因我國固化的應試教育模式,學生的思維明顯固化,相應的創新能力也無法得到充分的發展。
因此,也產生了馬雲的那一句“文化是玩出來的,會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我們是教,把育的東西拿走了。”
十年前,本科學歷足以應對當時社會的競爭形勢﹔十年后,碩士學歷乃至博士學歷也無法滿足當下社會的競爭需求。
顯然,在中國高校瘋狂擴招的背景下,每年高校輸出的人才確實太多了。在不同學歷的應聘者中,企業多以學歷進行人才篩選。而在同一學歷的應聘者中,企業更多關注應聘者的畢業學校,學習的專業等。但是,如此一來,卻注定了普通高校學歷的人無法得到同等的競爭機會,更無法在大企業中發揮自己的才能。
當下,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筆者認為,學歷隻能代表一個人的過去,並非代表他的全部。未來,隨著社會高校人才的進一步增多,社會將會更加注重應聘者的創新力、實踐力以及其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而名校學歷也不一定能夠長期成為應聘者的護身符。(郭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