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6 13:59:18|來源:中國青年網|字號:
摘要:揣著一肚子心事去做催眠,恐怕只是“短暫療法”,苦惱依然伴隨左右。 |
2014年徐崢、莫文蔚主演的電影《催眠大師》熱映,歷來披著神秘面紗的催眠術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在廈門,同樣有類似的催眠師。記者連日來就走訪了廈門的催眠市場,發現催眠越來越受到年輕人和富人的追捧,催眠師的最高時薪可達2000元。(12月15日 《海峽導報》)
毋庸置疑,如今的社會壓力確實越來越大,令人感到焦躁不安。嚴重者甚至會精神抑郁。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社會大環境具有關系,也與當前每個人的自我追求相關聯。快節奏的社會中,個人的需求較多,對於精神生活的追求,對於物質生活的向往,都引發了不同的心理焦慮。
其實,通過催眠術,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從而實現自我調適,也是不錯的方式。畢竟,日常生活中,我們總在忙忙碌碌,根本無暇去休息一下,釋放一下。日積月累之后,個人的神經緊繃,缺乏釋放的渠道和途徑,必然會影響到心理和身體的健康。但是,催眠並不是萬能藥方,修復個人的心理焦慮,並不是催眠術就能解決的。
應該說,催眠術的使用,不過是瞬間調適,並不具有長期性。作為催眠師,不過是對患有心理焦慮之人,採取的心理慰藉方式,讓他們在自己的引導下,忘記煩惱,舒緩下緊張的神經。那麼,催眠術一旦失效,心理焦慮者又將回到現實中,大量的煩心事、鬧心事又將涌入腦海,焦慮感必然再次產生。
事實上,一時的放鬆,無法真正產生釜底抽薪的效果。對於催眠術,不妨抱著一種理智的心態,不要過於迷信其背后的功效。苦惱與煩心,本就是生活中的一種作料,酸甜苦辣咸必不可少。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煩惱,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去認識,如何去看待。如果,擺正自己的心態,對於煩惱能夠真正看得開、放得下,就不會非要依賴催眠術來釋放壓力了。
根本上來看,生活不如意事有十之八九,關鍵是自己的心態如何。假如,揣著一肚子心事去做催眠,恐怕只是“短暫療法”,苦惱依然伴隨左右。然而,如果能夠樂觀、開朗,讓自己的心情走出陰霾,即便不依賴催眠術,照樣可以享受到幸福的生活。(劉建國)
催眠術 焦慮感 心理慰藉 海峽導報 催眠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