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6 08:31:00|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字號:
昨日,在澳大利亞悉尼市CBD區域發生的恐怖劫持事件震驚世界。作為一個在和平時期從未在本土遭受過“恐怖襲擊”的國家,本次事件對澳大利亞社會帶來的沖擊可想而知。
本次事件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澳大利亞人第一次真正感受“恐怖襲擊”,而且,事發地還是全澳最繁華的區域。事實上,如果僅僅是“恐怖威脅”的話,澳大利亞人恐怕並不陌生,早在2005年倫敦“7·7地鐵爆炸事件”發生后,澳大利亞高層就私下表示受襲只是“時間問題”。而當年11月,霍華德政府就明確發布了恐怖襲擊警告。即便在本次事件前,阿博特政府也於9月中旬將恐怖警戒級別從“中級”提升為“高級”。
雖然澳大利亞於1931年確立了內政、外交的自主權,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但並未真正享有過“獨立”。作為一個地廣人稀、國防能力脆弱,且充滿“歷史自卑感”的國家,澳大利亞一直以來都堅守“同盟”戰略——二戰前,澳大利亞緊握英國的雙手不放﹔二戰后,則緊抱美國人的大腿不鬆。該戰略一方面可以給澳大利亞帶來強大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能讓澳大利亞有更大的國際平台去提升自我、體現價值。
因而,即便澳大利亞民間有不少反對的聲音,大多數澳大利亞政客卻固執地堅持著這樣的戰略。這也是為何在“9·11”發生后,澳大利亞義無反顧地配合著美國的“全球反恐戰略”的原因之一。
和美國靠得太緊也給澳大利亞帶來了麻煩,恐怖主義威脅就是其中之一。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澳大利亞先后派兵參戰,戰后也在這兩個國家留下近千人的駐扎力量。今年9月,當阿博特政府宣布參與美國領導下的對伊斯蘭國的打擊行動后,伊斯蘭國發言人就明確呼吁支持者將澳大利亞軍人和平民作為下手目標。此外,澳大利亞國內社會與穆斯林群體間的裂痕日益增大,各類摩擦沖突層出不窮,大規模的事件也時有發生,這些都增大了“恐怖襲擊”發生的概率。
對於澳大利亞來說,作為一個中等大國,該承擔的國際責任確實不能丟,但有些麻煩本沒必要招惹,尤其沒有必要用澳大利亞普通民眾的安危為代價,去為美國人的錯誤埋單。
當然,本次事件的發生對澳大利亞社會是一個警醒,促使政客們從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國民利益的角度去思考澳大利亞的國家戰略定位和選擇。▲(作者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博士研究生)
恐怖襲擊,上身,時間問題,中級,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