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生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因此,无论是什么病人,包括艾滋病病人,都有获得救治的权利。医生必须面对疾病,正如军人要面对战争一样,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
53岁的黄女士(化名)是南京一家医疗机构的职工。2011年她在单位的一次体检中查出患宫颈癌。原本打算在本单位继续治疗,但术前检查时被确诊为HIV阳性,因为被医院拒治。在疾控中心的帮助下,黄女士终于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完成了手术。
黄女士的遭遇与此前天津25岁肺癌患者小峰(化名)的经历有相似之处。黄女士遭拒之后得到了另一些医生的积极救疗,而小峰尽管采用了隐瞒的方法而获得手术救治,但此前的被拒治和后来真相披露后被早早赶出医院,都使他备感凄凉。
作为专业人员的医生对于病人和疾病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公众和社会的态度,以及抗御这种疾病的成败。显然,善待黄女士的医生向社会传递的信息是:艾滋病不可怕,只要病人配合,医生有能力帮助病人控制病情。于是,所有感染HIV的人愿意积极就医,从而避免艾滋病病毒的隐性传播。
小峰的医生却向会社会传递了另一种信息:艾滋病是魔鬼,专业人员也担心被传染,唯恐避之不及。这不仅会让公众误解艾滋病,更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隐性传播。当小峰隐瞒其感染HIV而就医之时,实际上也对医护人员造成了挑战,因为对于艾滋病和非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是有不同的防护和技术的。一旦相当多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被拒绝治疗时,他们就会“隐疾埋病”,增加他人的感染机会。
医生对于艾滋病当然也会有一种平常人的本能担心,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医生不能因担心被传染而拒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卫生部的通知要求),却是基于专业伦理和科学认知。
医生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因此,无论是什么病人,包括艾滋病病人,都有获得救治的权利。医生必须面对疾病,正如军人要面对战争一样,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尽管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却是可预防和控制的。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人,只要防护得当,就不会被感染。
以普通公众而言,拥抱、握手、共同进餐,甚至礼节性接吻和共用游泳池、衣物、床单、毛巾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治疗艾滋病的医护人员而言,由于有各种医疗操作,可能更容易被感染,但只要保护得好,被感染的几率也是微乎其微。例如,临床上最大的可能是手术和注射器刺破体表造成感染。但一项研究表明,接触过艾滋病病人的注射器即使马上刺入健康者的体内,感染的几率也只有0.33%。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病房曾发生过护士对艾滋病病人注射后,针头掉下来扎在护士脚上的事故,经过艾滋病抗体追踪检测,该护士未被感染。而医生在为艾滋病病人做手术时,更有严格的消毒防护措施,将感染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如果医护人员科学而“大方”地收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加上媒体对艾滋病的科学认知的宣传,就会减少社会的恐艾症和歧视。如此,对所有人都是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