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废-台海时评

台湾需鼓励真正的“台湾特色”

2012年12月03日15:07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摘要:在关注电影的同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年来,台湾电影在纪录片上的表现,远胜过剧情片。当局有能力、也有责任鼓励投资真正的台湾特色。

台湾《中国时报》12月2日发表社论指出,在关注电影的同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年来,台湾电影在纪录片上的表现,远胜过剧情片。为什么当局不能让已经有了如此杰出成就的纪录片,获得更普遍重视?社论直言:当局有能力、也有责任鼓励投资真正的台湾特色。

社论摘编如下:

侯孝贤创造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电影美学,总是在中距离以外的镜头,不动地凝视着戏剧的推展。这样的电影叙事手法,为他在全世界吸引了崇拜者,也有不少国际影坛上的仿效者。

但若深入探讨“侯氏风格”的来源,其中绝对无法忽视的因素,是台湾贫乏而缺憾的电影环境。我们没有够优秀、够杰出的演员,可以经得起特写镜头的凝视;我们也没有充裕的资金、广大的片场,可供导演挥洒全景呈现。

换句话说,侯孝贤的成就,是建立在认知台湾的特殊环境条件上,正因为深刻体会这样的缺憾,为了应付现实、弥补不足,才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我们完全能够想像:一个具备了和侯导同等才能的电影艺术追求者,若是无视于自己面对的现实条件,一心想拍出好莱坞式的“大片”,或者是源自丰厚剧场背景而来的英国式细腻心理片,那么投入再多的努力,承受了再多的挫折,恐怕都还是只能有平庸、半吊子、不起眼的作品吧!

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虽然在台湾拍摄,但从资金到人才到技术,都是好莱坞提供的。除少数“本土剧”,台湾大部分电视剧,也纷纷到对岸去拍摄了。这是无从忽视、无法否认的事实。影视戏剧的土壤是如此,要怎样期待我们的电影有“小清新”以外的表现?又要如何期待台湾电影在设定以华人圈为竞赛范围的“金马奖”中,获取优异、亮眼成绩呢?

除非像民进党“立委”建议的,金马奖关起门来,只评选台湾电影,那样就可保证得奖的一定是“台湾电影”了。但问题是,那样办出来的金马奖,就对台湾电影环境有帮助?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台湾电影比输人家,而在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当局无法查知、更不愿去鼓励台湾真正可以赢人家的本事,老是以一窝蜂的单一标准来衡量成就。很少人意识到:这些年来,台湾电影在纪录片上的表现,远胜过剧情片。台湾有一批青壮派的影视工作者,他们认命地面对没有好演员、没有好剧本、没有充裕资金的限制,扛起摄影机,上山下海,把故事写在记录形式的作品里。十几、二十年的累积,在纪录片的语法、表现、剪接上,他们逐渐在建立台湾独特的风格传统。

不健全的制度,使得台湾的公共电视,始终无法发挥真正“公共”功能,然而以公视有限的预算,却也就足够在这些年中扮演起“纪录片摇篮”的角色,催生许多杰出的纪录片,更刺激出纪录片工作者的自主社群来。

拿当前的台湾纪录片,去和香港、大陆相较,一定只赢不输。拿去和其他任何国家的纪录片比较,也绝不逊色。可惜,这样的成就,大部分的台湾民众不知道也不关心,我们的“立委”们更是从来都不知道、更不关心。

为什么当局不能让已经有了如此杰出成就的纪录片,获得更普遍重视?为什么当局不能提出一套站在这个基础上的电影产业发展策略,在辅导、投资剧情片之外,开出另外一条由纪录叙事逐渐成熟虚构叙事的道路出来?

台湾今天的困境,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缺乏真正的自知与自重。很多人,包括很多中央及地方的政府官员、“立委”,没有耐心实地去了解各个领域的面貌,习惯捡拾外来的标准,粗率地套用,这样怎么能准确看见台湾呢?我们需要的,是依照台湾具体条件量身订做的电影产业政策,不是一窝蜂的流行意见。

当局有能力、也有责任鼓励投资真正的台湾特色。一窝蜂的事,一时讨好消费者的事,民间商业市场自然会做。一窝蜂的事,谁都看得到,也有很多人会投入跟随。当局应该提供更高更广的视野,提供未来的愿景,以视野和愿景对抗市场的一窝蜂,让从台湾现实土地上长出来的真实创意能够茁壮成型。

不过看看台湾各级政府一窝蜂地砸钱办跨年晚会,毫不在意地彼此抄袭模仿,让各地的活动都没有特色,若要期待公部门扮演起这种创意品味领路的角色,恐怕还得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等待吧!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