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上映几天了,这部电影令我期待了将近一年。大概是从我看完刘震云的小说之后,便得知冯小刚的这部电影计划了。小说看了很久了,内容也基本忘完了,本打算在看电影之前,再看一遍小说的,终究作罢了。 |
冯小刚的电影《一九四二》上映几天了,这部电影令我期待了将近一年。大概是从我看完刘震云的小说之后,便得知冯小刚的这部电影计划了。小说看了很久了,内容也基本忘完了,本打算在看电影之前,再看一遍小说的,终究作罢了。
11月29日,电影上映第一天,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老城的万达电影院。忘了戴眼镜,只能模模糊糊的看个大概镜像。旁边的女友哭个不停,我则一直强忍着,泪水几次涌到眼眶,都被我逼了回去。1942离我太遥远了,1961我还是有点记忆的——爷爷在世的时候,曾和我说起过当时的事。看着电影,我竟想起了1961年代的事情,毕竟都是过去的事,毕竟我都不曾亲身经历,毕竟都是“道听途说”的。这大概是电影的神奇之处了吧。
冯小刚说他要唤醒这个国家的民族记忆,不少人也这么说,包括之前的我也这么想。有些记忆是不该忘的,该铭记,该流传的。看电影的时候,便有种想倾诉的欲望。只是强压着,到底还是把它倒逼了回去。不想对电影本身作什么评价,我不是影评人,功力不够,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只想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强忍、积压了许久的情感最后化作一股热泪,奔流而出。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我的先辈,他们在某个年代受过的苦、遭过的罪……
那个时代理应被记住,然而,由于某些人的别有用心,那个时代早已血肉模糊。若非爷爷生前和我说过一些事,单靠影视、文学,怕我也难有什么印象。死人的时候多了,何必单单记住那个年代?也许因为我的故乡就在河南,也许我的爷爷我的老师都跟我讲过当年的那些事,也行我还算有点良心,看电影的时候,我还可以哭出来。
只是,我怎么也忘不了,坐在我后面的一对情侣。很遗憾,但并不意外,他们应该把这部电影当作了贺岁片来看。冯小刚说他要唤醒整个民族的记忆,对此,我表示不抱信心。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让不是那个年代的、不是河南的中国人来关心属于河南人自己的那段苦难,有谁愿意呢?纵然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又有谁会愿意回顾那段苦难?更遑论其它省份的其它民族的人了。我反正是不抱任何希望。
我很后悔的是,在爷爷生前没能多和他聊一聊过去的事。我很后悔自己的自以为是,自己的好为人师。如果我能再多和爷爷聊一聊,多听他跟我讲一讲过去的事,或许,我会更有底气去直视那些苦难。爷爷生前太懦弱了,这是我对他的偏见。倘使我能以一颗平常心来认识爷爷,单凭他能从那个年代活了下来,这本身就是最了不起的伟大了!可惜,我太固执于自己的自以为是了。
所谓民族记忆也多半是个幌子,对于这种提法,我现在是愈发不以为然了。这又是我自大的一个表现吧,没办法,我对中国人的麻木已经麻木。民族记忆,中华民族的记忆吗?中华民族又是哪个民族?你去问问那些藏族、维族等等民族,他们对那段苦难有什么认识?他们愿意去和我的河南老乡刘震云一样,温故那段1942吗?他们会吗?
任何妄想以一部电影或小说来唤醒整个民族记忆的行为都只是个幌子,自欺欺人而已。我只知道,我的老乡,我的先辈,我的爷爷,在某个年代遭遇了某种灾难。正如刘震云说的那样,“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至于别的人,你爱怎么看怎么看吧!
(注:本文转载自“子洋--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