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台湾当前的政经发展处境,在野党可以做的是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方案,来督促执政党的施政,相信老百姓会肯定在野党的“执政”实力,也会有信心让政党再次轮替。 |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日前对外表示,为回应民意,下个月要“上街”针对当局情势提出诉求。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今日发表社评指出,面对台湾当前的政经发展处境,在野党可以做的是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方案,来督促执政党的施政,想要借“上街头”来累积政治动能,恐怕会弄巧成拙。
社评摘编如下:
民进党主席苏贞昌日前对外表示,马当局改革步调错乱,经济衰败、物价飞涨、民生痛苦,对壹传媒交易案又迟不表态,民进党为回应民意,下个月要“上街头”提出诉求。作为最大在野党的主席,苏贞昌当然可以发动支持者“上街”来表达诉求,对执政党形成压力,以利其理想中的改革得以有所进展,只是除了“上街”后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
民进党毫无疑问是靠着“街头运动”起家的,所以总是钟情于在“街头动员”支持力量,以累积未来选举动员的能量。也正因为偏好在“街头”累积动员能量,甚至在“执政”时都还要动员支持群众上街,来支持其所推动的政策,进而留下“当家闹事”的形象。然而在街头累积动员能量,总是件劳民伤财的事,再加上易引发“走路工”的疑虑,遂使民进党转采议会与“街头”并重路线,不再完全热衷于“街头”。
上街累积支持力量是选举动员的重要工具,如今距离2014年年底的“七合一”选举还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民进党在此时要“上街”表达诉求,当然不是为了选举,而是想要借此累积政治动能,能够在“执政”党声望不佳的情况下,对于本身的动员力量有所了解,以利未来选举需要上街动员的参考。
尤其苏贞昌自从接任主席后,在岛内政策提议方面屡屡受到前主席蔡英文的干扰,在两岸政策规划方面也不时遭遇前“行政院长”谢长廷的挑战,借“上街”动员支持力量的操兵,正可树立其本身在党内的领导权威。毕竟只有党主席才有名正言顺的地位来发动“街头”抗议活动,至于该街头运动是否真的师出有名,恐怕不是最优先的考量因素,否则提出的抗议主题又岂会如此软弱无力。
观诸苏贞昌所提的抗议内容:马当局改革步调错乱,经济衰败、物价飞涨、民生痛苦,对壹传媒交易案又迟不表态,任何一项都有值商榷的余地。关于“军公教年终慰问金”发放的改革,当局“照顾弱势、关怀忠良”的原则始终未变,只是在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杂音,毕竟让原本领有“年终慰问金”人士轻易接受不领,甚至未来退休给付可能愈来愈少,不是件容易事,又岂能有过多的苛责。
至于经济衰败、物价飞涨及民生痛苦,这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关,台湾的经济原本就依赖外贸甚深,当美国、大陆及欧洲市场都在衰退时,台湾又岂能独好,再加上台湾本身市场过小,要靠内需拉抬经济成长的效果恐非常有限。维持台湾本身经济发展动能,续势待发,是目前最佳选择。过多当局的介入,不但对经济发展无益,反而更容易导致资源的错置与浪费。
至于对壹传媒交易案,原本就是一桩单纯的商业并购案,只要没有违反相关法令,不知当局要表什么态?如果单纯的媒体并购案,当局都要表态,试问要“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何用?若是担心现有法令不足以防止媒体垄断的问题,推动修法就可达成目的,为何要表态呢?民主是要以法治来支撑,不能因为少数人担心特定媒体的立场及媒体垄断的问题,就可以不依法行政。
面对台湾当前的政经发展处境,在野党可以做的是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方案,来督促执政党的施政,相信老百姓会肯定在野党的“执政”实力,也会有信心让政党再次轮替。然而在野党除了提议召开“国是会议”外,并没有提出什么振兴经济方案,如今又想要借“上街头”来累积政治动能,恐怕会弄巧成拙。因为真正政治动能的累积是让老百姓看到“执政”实力,而不是“街头”的动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