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新闻事件带来的舆论尘嚣落定之时,这则“文科状元辞京返乡种菜成千万富翁”的新闻,又极具教育范本意义。 |
29岁的小伙郭可江在范县甚至濮阳可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2004年,家境贫困的他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然而,郭可江的惊人之举还不止于此,大学毕业三年后,他放弃在北京的优越工作,回乡种起了蔬菜,当上了农民,再次轰动一方。如今,他种地种出了名堂,成了远近闻名的年轻富翁。(12月14日《大河报》)
当“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新闻事件带来的舆论尘嚣落定之时,这则“文科状元辞京返乡种菜成千万富翁”的新闻,又极具教育范本意义。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辞京归故里,变身农民企业家,他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缔造了一个致富传奇,这番景象打破了农村父母长期持有 “大学生毕业回家种地丢脸” 的观念,称赞之余,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郭可江的致富道路上,不得不提他智慧的母亲。像大多数的农村母亲一样,对“知识改变命运”有着深深的信仰,如果说没有在京的学习和历练,郭可江致富传奇或许不能上演。再者,一个人供养三个孩子生活、上学,经受磨难、艰难却对生活充满信心,无形之中为孩子树立了标杆,这份言传身教的力量也增添了郭可江放弃舒适生活、扎根基层的胆量。即便是自己辛苦供养的孩子放弃舒适生活回家种地,她虽不同意,但还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这样的母亲,值得尊敬。
路在脚下,梦在手中。当我们的年轻人在争取体制内就业,守着编制过安稳日子作为现实选择,还在感叹“读书无用”时,郭可江重拾为理想而打拼的精神、张力和胸怀,凭借自己的见识、智慧,摈弃偏见、误解、争议,创建现代高效农业工厂,以科技和生态为切入点,拓宽自己的人生路。对于每个还在路上徘徊的年轻人来说,郭可江值得学习。郭可江成功的秘诀,不仅仅是借力食品安全问题,而是把生活定义成多选题,不泯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当下,城市是个大舞台,更拥有吸引力,许多农村的年轻人志在“离开山沟”,扎堆于城市的角落,或窘迫无奈、或艰难挣扎,仍然试图圆那不可企及的城市梦。郭可江的事例表明,“小角色”也能赢得大舞台,农村也是大舞台,关键是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这不仅关乎自身价值的实现。选择种地,可以改变家乡的耕种观念;选择创业,可以发展家乡的经济。从政策层面来说,给农民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是农村长远发展所需。我想,这不是给父母丢脸,而是张脸。从长远看来,如今的农村也需要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郭可江们去领航,发展高优农业、带领农民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