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场如战场,胜败输赢乃兵家常事。早年间,台商也曾在大陆经营得风生水起。 |
12月18日,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飞抵福建,考察闽南地区。他此行重点之一就是参观台商企业,了解福建的产业发展。林中森还强调,台商应该自强自立,两岸管制部门也要帮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是讨论了好几年的话题,但形势复杂,转型升级一直处于“进行式”,直到今天,也是大陆台商圈里“最夯”的话题。
今年以来,欧美经济乏力,倚重外销的台商依旧面临疲软的市场。此外,大陆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以往的财税优惠政策因到期而“退潮”,不少中小型台企生存环境愈加艰困。
有台湾方面的统计显示,今年台商赴大陆投资首度出现负增长。多家台湾知名商业媒体注意到这些现象,从年初开始,就长篇累牍报道大陆台商的生存状况,此中影响不容小觑。
其实,商场如战场,胜败输赢乃兵家常事。早年间,台商也曾在大陆经营得风生水起。只是近年大陆经济发展,也在转型升级,加上国际经济大势波诡云谲,台商传统的经营优势渐失光环。
大浪淘沙,若想重生,台商们必须面对转型升级的残酷现实。大陆各地政府也应以积极但平常的心态看待。
能帮的忙,自然要帮。在台商相对集中的地区,如江苏昆山、广东东莞、福建沿海,都出台过措施辅导台商转型。这些措施包括融资支持、人员培训、市场推广……事实证明,连串政策是有效的,不少具备转型升级的台商从中得到了实在的好处。
然而,也有台商不适合转型升级,比如依赖国际市场的传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这时,提供理性的诊断更显重要。倘若的确回天乏力,趁早协助企业结束业务,做好一切清退服务,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再利用。“退场”事务能否顺利进展,正是目前台商们关心的另一个话题。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考虑:如何借助转型升级安排两岸未来的产业结构。不少中小台商抱怨,大陆同业的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优化两岸产业分工,避免重复建设,正是两岸签署ECFA的终极目的。转型之际做好相关安排是绝佳时机。
海西拥有和台湾相似的地理和风土人情,正在展开建设宏图。台商转型升级,探讨两岸产业分工,这里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