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结几代人夙愿、历经数十年打拼、承载亿万人期盼,这样的“中国梦”,几许沉重,几许振奋。展梦想之翼、扬梦想之帆,正当其时。 |
中国梦·历史观
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作者张铁)
一个人的念兹在兹与一个社会的充足富裕相辅相成,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一个时代的发展进步相得益彰,这样的自主意识、自觉追求,成就最美丽、最崇高的“中国梦”。
让我们从上世纪30年代谈起。
1932年,《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征集答案:梦想中未来中国是怎样?“自由平等的中国”、“工业化、电气化”、“全国的人,都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屋可住,有人可爱”、“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从大到小、由面到点,各种梦想,汇成一幅关于未来中国的绚丽图画。然而,1932年的梦想,止于空想;1949年的天安门广场,或许才是“中国梦”真正开始的地方。
激情燃烧的岁月,个人的梦想被牢牢嵌入国家的指向。雷锋的“螺丝钉之喻”生动地写照了那个年代的梦想。个人的梦想融汇于国家的梦想,就像一滴水汇入大海。国家的梦想,是个人梦想的力量之源,也是个人梦想的终极追求。当油井架树立于白山黑水、蘑菇云升腾在戈壁荒滩、《东方红》奏响在鸿蒙太空,彰显的是无数个人梦想的叠加。
赋予梦想以个人维度的,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个人解放、个性解放和个体利益解放。1978年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48页的系列介绍文章,第一篇的标题就是——《中国的梦想家》。
经济社会制度调整、思想观念转变,中国人重拾梦想和圆梦的权利。从崩溃边缘重生的国家和人民,心中的渴望如此热切。带着铺盖卷推销纽扣的温州商人,证券交易所外拥挤着等待开市的上海股民,绿皮火车上头枕编织袋打盹的四川农民……个人境遇的改善、物质财富的积累,质朴的向往拥有巨大的能量。无数人为着梦想的打拼,积聚起一个国家的鼓翼之风。
2012年岁末,喜剧片《泰囧》火了。从在北影厂门口堵导演当群众演员的北漂,到颇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主演王宝强,可为梦想代言人。还有更多幸运的追梦人:父亲卖房子培养出“斯诺克明星”丁俊晖,大学毕业不久便成为网易网站创始人的丁磊,“西单女孩”从地下通道一路唱到春晚舞台……或是从山村考上大学进入城市,或是开家小公司走上创业路,或是在网络写博客赢得大批粉丝,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伟大的梦想家。
无数个人奋斗的故事背后,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支撑?“小巨人”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10年来,就业机会新增上亿个,社保体系覆盖13亿人,信息公开开启全新政治文明,管理创新激发社会活力,体制改革促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的文明进步,让个人有更多发展机会、更宽权利渠道、更好生活氛围,正是这些,构成了中国梦最坚实的现实底座。
梦想的里程,螺旋状爬升。当大熊猫给地球打气的漫画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当对华政策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的中心议题,中国已站在世界的聚光灯下。“奥运梦”、“世博梦”、“奔月梦”一一成为现实,“财富梦”、“住房梦”、“宜居梦”萦绕百姓心中。国家梦想和个体梦想的互动交融中,升腾起更宏大的“中国梦”——民族复兴。
可能再没有什么梦,比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更能体现“中国梦”的内涵了: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穗粒比花生米还大,他就在稻穗下遮荫乘凉。一个人的念兹在兹与一个社会的充足富裕相辅相成,一个人的个人价值和一个时代的发展进步相得益彰,在这样的自主意识、自觉追求中,成就出最美丽、最崇高的“中国梦”。
同心共筑中国梦,13亿人梦想的同频共振,必将迸发出一种凝聚力,焕发为一种民族精神,遥遥望见东方那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