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中青报:让“人民日报评论员”不再神秘

2013年01月06日15:1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曹林    字号:
摘要: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是一个评论员,写的也不是评论,而是代表着一种政治规格和政治风向,代表着中央的声音和高层的取向。

欣闻《人民日报》开评论版了,作为同行,很是期待。时事评论的繁荣即公民表达的繁荣,这一波的时评热已持续十多年了,评论版也早已成为当下中国媒体必备的常规版面——没版面的增版面,有版面的扩版面并提到前面。《人民日报》此前一直有评论,此次开辟评论版,既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想在众声喧哗的新媒体时代谋求机关报的话语权。

意义当然很多,网友和媒体已经作了很多阐释,如民声民意多了一个渠道、言说多了一个平台、能经常看到体制内最“官方”的媒体在此起彼伏的时事热点中的声音。作为一个以评论为业的媒体人,我更看重另一层意义,就是这个常规化的评论版,会让“人民日报评论员”这个过去在中国人政治生活中曾经非常神秘的符号不再神秘。常规化的评论版面和常态化的评论声音,更符合新闻规律和评论文体的要求,会祛除“人民日报评论员”过于浓重的政治色彩,弱化评论的政治功能,使这家以“人民”为名的媒体的评论更有亲和力,使评论回归评论。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人民日报评论员”不是一个评论员,写的也不是评论,而是代表着一种政治规格和政治风向,代表着中央的声音和高层的取向。据说,很多外媒驻中国的记者是通过看央视的“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来判断中国政治风向的;很多党政官员将此当作一个窗口,猜测其后的背景,观察上级的意图,揣摩高层的取向。每当这份报纸刊登一篇评论员文章,很多人都在猜测其后的政治取向:哪个领导人授意的?想传递什么高层取向?哪些高层圈了同意发表?所以,这种观察角度下,曾发生过该报一篇评论员文章让股市大起大落的事情。

过度阐释“人民日报评论员”和过度解读“人民日报评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当然是不正常的。曾多次与该报评论员同行聊过那些影响很大、外界议论纷纷的“评论员文章”,面对外界的各种猜测,他们也很无奈,实际上哪里有外界猜测的那么神秘。很多时候就是编辑部想对某个热点表明报社立场和态度,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已,哪里有那么多的背景。停留于无中生有地分析背后的政治力量,而不看文章本身的观点,评论就失去了应有的观点力量。不讨论观点而讨论背景,这也是评论员和评论文章的失败。

《人民日报》推出评论版,是对“人民日报评论员”的祛魅。其一,没有评论版的时候,人们可能因为这份报纸“评论少”而对这种文体作出过度的阐释,现在这份报纸上评论文章多了,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整版文章,哪里有那么多的“中央声音”和“高层背景”啊!其二,这份报纸在开版时说得很清楚:“我们还将努力把评论版打造成干部论政的平台、学者争鸣的空间、群众议言的广场,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推进社会前进的步伐。”就怕外界乱猜测评论文章的背景,人家表达得很清楚,这里的评论跟其他媒体的评论是一样的,同样的追求、同样的操作、同样的功能。是群言的平台、众声的广场,不是高层的话筒和传声器。

乐见“人民日报评论员”不再神秘,走上平常的评论版,回归“评论员文章”这个文体应该承担的功能。当然了,更期待这个以“谋求最大公约数”为已任的评论版能更多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带头引领党报机关报改变文风,当好沟通官方和民间的第三方桥梁,履行其“新一年努力说真话”的承诺。作为同行,愿意一道作改革的马前卒,一道推动中国改革前行。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