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李康宁:新交规朝令夕改也是“闯黄灯”

2013年01月08日13:24    来源:齐鲁晚报    李康宁    字号:
摘要:这次一波三折的“严罚闯黄灯”所带来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它提醒其他部门在制定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时,一定要在立法之初广泛听取民意,在执法中注意尊重各方利益,在普法中加强宣传引导。

  自1月1日“最严交规”实施以来,围绕闯黄灯该如何处罚的问题,公安部交管局在短短6天内便三度改口。面对舆论不断地“拍砖”,交管局的口径也跟着一变再变,从最初的“严惩不贷”,到如今的“暂不处罚”,留待进一步解决。将问题推给未来之后,争议似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但执法部门这种朝令夕改的态度,实在是难以服众,所带来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从表面上看,交管部门态度的转化,是听取民情民意的结果。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转化其实是在民众与媒体持续追问下倒逼出来的。如此被动地顺应民意,不仅无益于塑造“高姿态”形象,反而是对自身公信力的矮化。

  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法律、法规的出台,应当充分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但“最严交规”的出台,并未经过严格的调研或者听证,从立法程序上是站不住脚的。诚然,对闯黄灯者重典问责,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但对具体情况不加甄别地“一刀切”,很容易造成新的问题。根据近几天媒体的反馈,有些车辆在新规的重压之下,一遇到黄灯便习惯性地紧急刹车,频频引发追尾造成交通拥堵。这也说明,“最严交规”依然存在诸多论证不周密的地方。

  “法者,天下之公器”,设立法规法律的根本目的,是为更多的人服务,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维持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如果法规的制定仅仅是从管理者执法便利的角度出发,而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排斥民意的参与,那么势必给人造成“不近人情”的印象。而这种由执法部门一厢情愿制定的法规,很可能带有与生俱来的偏颇,自然难以得到民意的真正拥护,不管如何声色俱厉,也无法保证真正意义上的权威性。

  还需要提的是,在“最严交规”出台以后,网上出现了诸多版本对其进行解读,很多都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比如“副驾不系安全带,要记1分罚50元”、“行驶途中抽烟,要记1分罚100元”等等,事实上新交规中并无此类规定,纯属谣言。但这些误读并没有及时地得到官方的回应,在网络巨大的推动力下被不断发酵,甚至以讹传讹。对此,交管局应当及时地利用自身掌握的权威信息渠道,为公众去伪存真,过滤掉虚假的信息。否则,新交规不仅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公众,反而可能助长大家的焦虑情绪。

  这次一波三折的“严罚闯黄灯”所带来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它提醒其他部门在制定关系到民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时,一定要在立法之初广泛听取民意,在执法中注意尊重各方利益,在普法中加强宣传引导。否则,冒失激进的草率立法,丧失的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也会削弱公众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这样的法律,说到底也是一种“闯黄灯”。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