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3年起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并且发改委将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这是朝着“十八大”确立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改革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
2012年最后一周,中国政府宣布了一项关注度似乎不那么高、但却可能影响深远的价格改革:自2013年起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并且发改委将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此外,改革方案还强调继续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我们认为,这是朝着“十八大”确立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改革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本次改革的意义有多大?投资者应该关注吗?
就目前来看,这项改革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电力需求尽管有所反弹,但并不特别强劲,煤炭供给看起来较为充足,铁路运输也不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新公布的能源价格改革并不会立即引起煤炭或电力价格的调整。然而,当前的供需格局不会一成不变,一旦电力需求强劲上升,或者煤炭价格明显上涨,改革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从中期来看,这项改革可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首先,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中国每年消耗约35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70%以上(石油每天1000万桶的消费量只占不到四分之一的比重)。煤炭消费中大约60%被用于发电,政府通过“重点合同”的形式对其中相当部分进行价格管制,其余则由市场“自由”决定价格。虽然过去十年来受到价格管制的煤炭比例已经明显下降,但据发改委的估计2012年仍占中国煤炭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其次,电煤价格双轨制以及对电价和铁路运输的管制对经济带来了严重扭曲。国家发改委承认在旧体制下,重点电煤和市场价长期存在较大差价,不同煤、电企业合同数量的差异导致了不公平竞争,而在煤价大幅波动时合同兑现率低,带来电煤供应不稳。我们认为,对经济造成的更大的扭曲在于:由于对电煤价格、铁路运输和电价实行管制而形成了能源价格补贴,这带来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密集型重工业产能过剩、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从行业层面来看,这类管制导致了小型煤矿混乱发展,对煤炭资源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电力需求和电力供应的进一步错配;另外由于半数以上铁路运力用来运输煤炭,而运价按照偏低的固定价格执行,这也制约了被认为是高效运输方式的铁路行业的发展。
因此,取消煤价双轨制、实行煤电联动机制以及取消煤炭铁路运输配额制等措施可望为电价领域开展进一步的重要改革铺平道路,并有助于促进铁路交通行业向更加市场导向的模式发展。由于改革将导致能源补贴减少、能源价格波动性增大,所以如果政府未来基本不再重启价格管制,在改革初期这对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将是负面的,但对电力行业和大型煤炭公司将是利好;而从长远来看,这将减少中国的能耗、帮助改善能源资源配置、并减少经济的结构性失衡。
从这个角度看,尽管要等到煤价大幅上涨或者电力需求变得紧张时、这次改革才会面临真正的考验,但本次改革的意义其实非常重要。不过,毕竟中国过去已经多次尝试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如果煤价真的上涨,政府会在面临着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压力下仍然遵守改革承诺、调整电价吗?如果未来东部沿海地区发生电力短缺,政府能否不再命令铁路系统放弃其他需求而集中运力不计成本的运煤?更重要的是,如果电价上涨导致一些能源密集性行业发生大规模亏损,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会眼看着他们关闭产能而不出手吗?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就目前而言,我们认为中国已经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来源:财经网 汪涛现任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