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因钓鱼岛产生的争端,走到今天这一步,双方政府都难以退让,甚至有擦枪走火的危险,但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其实很小。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不容怀疑,但中国也并不会带头挑衅。把皮球扔给日方,主动权在我手中。 |
最近,钓鱼岛中日飞机对峙,很多人担心会擦枪走火,也有人预言战争即将到来。
在笔者看来,关于开战的担忧实属过虑。中日因钓鱼岛产生的争端,走到今天这一步,双方政府都难以退让,甚至有擦枪走火的危险,但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其实很小。因为当下的世界潮流,不是靠战争解决纠纷;当下的中国和日本,谁都不希望运用这个最下下策的解决方案。
只要有这个基本共识,就有缓和的机会。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中日关系处在最低潮处,势将迎来反弹。双方领导人要做的,就是善用机会,或者创造机会,使冰冻已久的中日关系回温。
对中国而言,对日本该硬的硬,该软的软,该拖的拖。对于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要坚决施加压力,予以遏制;对中日经济合作,完全不必意气用事,不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对于钓鱼岛问题,可以冷处理,如果不能搁置争议,那就直面争议,做好长期对峙的准备。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决心不容怀疑,但中国也并不会带头挑衅。把皮球扔给日方,主动权在我手中。中国要有对日本一切行为“奉陪到底”的定力。
中日双方目前共同的难题在于,两国都出现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彼此之间的厌恶程度有增无减。国民间感情的破坏,恐怕不是靠一两个政治家的握手就能修复的。尤其是在日本,舆论对安倍政权的压力不容小觑。稍一示弱,便会受到媒体的严厉诘责。在压力面前,能否保持冷静的头脑,坚持稳妥的道路,考验着安倍的智慧。
需要看到,即便在双方的外交努力下,中日关系可能迎来“小阳春”,但两国关系中的负面因素依然长期存在。
首先,中日的战略竞争态势没有变。亚洲自古以来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朝贡体系;近代以来,日本脱亚入欧,实现富国强兵,称霸亚洲,给亚洲带来战争和灾难。如今,中日两强并立,双方谁都不太适应。这个态势,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对此,中国人过于乐观,认为日本在衰退;日本人又过于悲观,过高估计了自身的衰退和中国的成长。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极容易导致错误的认知和战略上的误判。因此,磕磕绊绊甚至擦枪走火,都并非不可能。
其次,日本的战略基石是日美同盟,而美国的策略则是重返亚洲,日本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颗棋子,是遏制中国的重要一招。这个战略局势不变,中日关系就不会迎来根本的好转。
第三,随着日本经济的下滑,国内民族主义势力抬头,迫使日本政坛整体向右转。修宪,便是明证。安倍晋三一直主张修改宪法第九条,并力争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个曾经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一旦废除和平宪法的关键条款,会向何处去,令人担心。而与此同时,外界也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抱有疑虑。
如何消除中日之间的猜疑和对立情绪,重建战略互惠关系?一方面,需要用经济利益的锁链,挡住滚滚的民族主义洪流;另一方面,需要保持高层领导、企业家、文化界人士的密切沟通,以及国民之间,尤其是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所幸,中日之间,这方面基础较为良好,未来应当继续强化,为两国和平、理性的交往提供保障。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日本政治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研究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