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的外交策略可算强势不强硬,既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性,但却非咄咄逼人的强硬,提出中国在国际事务的最新定位:“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中国的发展是和平方式,不称霸、不做帝国,是种想让国内人民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发展模式。 |
刚柔并济展外交新风格
【台湾《联合报》1月30日文章】题:昭告世界和平与利益都不放弃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讲话首先是再次向世界昭告,大陆的发展是和平方式,不称霸、不做帝国,是种想让国内人民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发展模式。正因如此,外界不必担忧中国发展后会成为兴风作浪、穷兵黩武的霸权。
至于捍卫正当权益、国家核心利益的话语,因和平发展易造成西线无战事、捋中国虎须也没关系的误解,故习再次明白敬告有所图谋的相关国家,特别是与大陆有领土与领海主权纠纷的周边国家,日后该有所作为,将依法据理绝不隐忍。
大陆国家领导人再三宣示永不称霸,然世界各国依旧用异样眼光、狐疑心态看待中国。毕竟人类文明历史发展迄今,“超级巨大”的未来中国将是首例,面对外界再三怀疑,大陆也只能不断解释。这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宿命。
【《香港经济日报》1月30日文章】题:强势不强硬 习近平外交策略
本周一,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集体学习,更重要的是总书记习近平借此对今后外交工作纲领定调。
总括其谈话内容,习近平的外交策略可算强势不强硬,既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性,但却非咄咄逼人的强硬,提出中国在国际事务的最新定位:“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为何在习李新政开局之初,习近平如此重视对中国外交策略的定调呢?国际形势的确愈来愈复杂,尤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主权争议有加剧之势,而不少国家的领导人更替,也为中国处理外交事务增添变数。正如习近平所指出,中国和平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
当然,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的前提是必须捍卫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处理钓鱼岛争议,可算习近平强势不强硬外交策略的体现。在日本将钓鱼岛所谓国有化之后,中国摆出强硬姿态,包括派出公务船前往钓鱼岛执行公务,借此宣示主权。不过在强势之下,中国仍能维持一定灵活性,如上周习近平在北京会见日本公明党党魁,并接受安倍晋三的亲笔信。
习近平此举,一方面显中国重视发展中日关系的方针没变,但也同时告诫日方应以实际行动与中方共同努力,通过对话找到妥善管控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