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熊丙奇:院士“老龄化”,去利益化才是关键

2013年02月16日08:43    来源:新京报    熊丙奇(学者)    字号:
摘要:由于当选院士,不但是个人的荣誉,影响到自身的利益,还关系到院士所在机构的荣誉,以及未来获得的课题,在学术评审中的话语权,因此,在院士评审中,出现“公关”、“跑要”等不正常现象。

  去利益化,就是去除权力,让院士成为一种学术成就与荣誉的象征,可以终身制,但在学术资源和利益的占有、分配上没有额外的特权。

  连日来,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在科学网发表的博文《中国科学精英老龄化太严重!》引发热议。根据“两院”官网数据统计,现任“两院”院士年龄主要集中在70-89岁之间,40-49岁院士比例很低。(2月15日《东方早报》)

  事实上,如果院士只是荣誉称号,当选院士不享有相应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学术待遇,尤其是学术待遇,年龄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在国外,院士就是荣誉称号,当选者没有任何利益,包括在学术研究中,也和年轻学者一样平等竞争,有的甚至还要自己缴纳会费。而在我国,院士年龄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院士不只是学术荣誉称号,还与相关的利益挂钩。

  这种利益挂钩,也是近年来院士评审、管理遭遇社会诟病之处,由于当选院士,不但是个人的荣誉,影响到自身的利益,还关系到院士所在机构的荣誉,以及未来获得的课题,在学术评审中的话语权,因此,在院士评审中,出现“公关”、“跑要”等不正常现象;当选院士后,院士有着特殊的学术权力,这制造了学术的不平等竞争,既影响学术创新,也导致学术风气不正,学术评价时不看能力,而看身份和资历,导致论资排辈盛行。或许,这才是院士“老龄化”的本质原因。

  对此,“两院”曾反复强调院士是学术荣誉,提醒院士避免参加各种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等活动。科学院还曾要求新当选院士现场集中公开签署承诺书,对履行院士职责、严格自律做出公开郑重承诺。但是,院士利益化的问题,显然很难通过院士自律解决。

  在目前的院士评审、管理制度之下,要解决院士“老龄化”的问题,有必要推进院士去利益化的改革。就是因为学术利益源于院士在各种学术活动、评审、评奖中拥有的权力。去利益化,就是去除权力,让院士成为一种学术成就与荣誉的象征,可以终身制,但在学术资源和利益的占有、分配上没有额外的特权。

  只有让院士回归学术荣誉,与各种利益脱钩,才能让院士称号发挥其激励学术创新的作用,而不是适得其反。这不但让“两院”成为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也会带动我国学术管理、评价制度的整体改革。

分享到:

(责编:李文慧)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