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电影不仅应与时代共生、与年轻人同乐,电影工作者还应该比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快,以激活民众的想象力,开启社会新风。该如何引领青年观众、引领时代? |
2013年初,有感于2012年电影市场的惊喜交集、波诡云谲,我在微信上感言:现在的电影市场越来越看不懂了。有朋友回应:因为观众变了,时代变了。我很受启发。
王国维曾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他的本意大概是指中国文学史上不同时代诞生或者勃兴了不同的文学样式,而每一种文学样式的产生都有赖于特定时代背景的孕育。其实文学艺术从来都植根于时代,百余年来,不同的社会基础、不同的审美观念孕育了中国电影不同的品类和样貌,这些影片也满足着不同年代和年龄的观众的口味。尤其是这十几年来,因为电影的商业属性和产业特征愈加明显,电影工作者格外关注观众的需求,体察时代的风尚。
大约15年前,曾听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很大部分国产电影其实应该是拍给情侣看的,因为根据他们的调查,影院一半以上的观众是双双对对的年轻情侣,所以应该根据他们的特定审美要求和喜好,去调整国产影片的内容和样式。那时这话听来多少有点像“海上奇谈”。如今,电影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已经远非10多年前可比,看电影已经普遍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中青年城市人群大多具有了观影习惯,当然并非限于情侣。这个庞大人群幸运地长时间生活在太平盛世,较少折腾而惯于升平景象,较少见到社会冲突而习见安稳逸乐,喜欢简单轻松,视个人婚恋家庭为主要幸福指标,关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所有的小小悲欢,向往也有能力、有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所以,近年来《失恋三十三天》、《人再囧途之泰囧》等影片一再成为票房黑马,就因为它们抓住了一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心理需要,体现了他们的品味和爱好,偶然出现的电影受到欢迎,也就成了必然。
如果你问年轻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大部分人的回答可能会是信息时代、E时代、互联网时代或者新媒体时代等。前些天网上有人发了一个令年轻人颇有同感的段子:现在是手机当电脑用,电脑当电视用,电视当摆设或者顶多当收音机用。也许,电影工作者应该庆幸:艺术载体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电视机竟成了老年人的“老伴”,但这段子里没包括电影,电影仍然需要在影院看,不能在电视或者电脑上“瞎凑合”,因为那还不能达到年轻人要求的观影体验:通过一个大大的黑匣子营造与现实隔离的梦境,甚至用那句最俗的话说:享受一场视听盛宴——关键是两个字:享受!好在载体没变,可是当下的国产电影真的变了。
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电影不仅应与时代共生、与年轻人同乐,电影工作者还应该比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快,以激活民众的想象力,开启社会新风。该如何引领青年观众、引领时代?国产电影还有许多工作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