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鲜连出狠招,到底想干什么?答案很明显。一是保住国家安全,二是以核导为议题,吸引美国重回谈判桌,真正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 |
金正恩执政上台后,在核导问题上采取了超强硬姿态,对美国的喊话调门越来越高亢。但是,回顾朝核问题发展历程,朝美外交呈现出一种“反比效应”。朝鲜刺激美国的手段越狠,其与美国谈判的可能性反而越低。
近二十多年来,朝鲜的神秘、不可预测性、冒险性进入常态化。
就在朝鲜第三次核试余波未了,关于朝鲜的爆炸性新闻接踵而至:2月26日,金正恩邀请美国全国篮球协会(NBA)球星罗德曼访朝四天,竭尽上宾之待遇;3月5日,朝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宣布朝鲜停战协定作废,并全面中止朝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面对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第三次核试验问题的第2094号决议,3月8日朝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完全无效,并关闭朝韩板门店联络渠道,并将核国家地位永久固化;针对美韩3月11日“关键决断”军演,朝鲜最高司令部发言人宣布,将从11日起摒弃《朝鲜停战协定》以及宣布废除朝韩互不侵犯协定。
朝鲜连出狠招,到底想干什么?
答案很明显。一是保住国家安全,二是以核导为议题,吸引美国重回谈判桌,真正实现美朝关系正常化。
金正恩执政后的一段时间里,朝美缓和关系的“窗口期”一直存在。这是多重因素叠加所致,例如,美国大选年、朝鲜新领导人新气象、韩国新领导人可能提出的对朝和解政策,等等。可惜朝鲜没有把握住这么好的机遇,接连的卫星发射和核试验,让原本有一丝新希望的朝鲜对外关系完全陷入了僵局。
在此,想先探讨一下国际政治学一直以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国家原本可以维持和平,却走向了战争?为什么国家原本可以合作,却选择了冲突?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杰维斯看来,在寻找战争和冲突原因时,除了国际体系和国家体制两个变量外,特别提出要研究“决策者个人的认知心理”。
他在其经典著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中指出:“一旦政治家已经具有对另一个国家的某种认识,他就会保持这一认识,即使出现大量与其认识不相符的信息,他仍然很难改变原来的认识。”所以,对于当前的朝鲜,恐怕要对“决策者的个人心理”作出深度研究并施加影响。
金正恩执政上台后,在核导问题上采取了超强硬姿态,与其祖、父辈一脉相承,而且“亮核”手法越来越直白,对美国的喊话调门越来越高亢。但是,回顾朝鲜核问题发展历程,朝美外交呈现出一种“反比效应”。朝鲜刺激美国的手段越狠,其与美国谈判的可能性反而越低。
金日成时代,朝核问题第一次浮出水面。美朝直接博弈,终于达成了《朝美核框架协议》。这一协议的达成,关键还是朝美都抱着解决问题的期待去谈。金正日时代,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开启了六方会谈。不过,会谈谈谈停停,其间,朝鲜进行了多次核导试验,有关方对朝鲜的信赖度一直走低。因此,会谈虽达成了一些协议,但在朝鲜无核化问题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各方在核谈判问题上的来回折冲,让人们已经习惯用另类的眼光来打量朝鲜,朝鲜也不断用另类的行动来固化自身的对外形象,证明着自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朝美对话的大门很难开启。
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朝鲜到底会走向哪一步?笔者在此只能提供一个朝鲜不应该走上哪条路的参考答案。
金正日生前特别欣赏这么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宇宙。”笔者认为,这个支点,如果是核武器,那就是朝鲜民族的最大悲剧。
(注:本文转载自“世界知识--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