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赓武说:“中国对陆地的问题非常了解,对海洋就不懂。至今没有想透怎么跟其他国家说清楚。你自认为是对的,但不全盘说清,人家就不明白你加造这么多船是要做什么。”中国当前面对严重的内部问题,执政者专注照顾国内发展,却忽略了外交的重要性。 |
海外网(北京)3月2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今日发表文章,综合报道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者王赓武教授在“淡马锡基金亚洲新闻论坛”上发表的专题演讲。这一演讲围绕“中国的崛起和亚洲的未来”的主题,从古代中国和亚洲谈及今日的中美关系,为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时政课。
王教授认为,当今的全球化是海洋文化时代,而在海洋建设上起步较晚的中国,须同时加强海防与外交,才能融入全球化,实现和平崛起。
王赓武回顾历史指出,古代史中大多重要往来都发生在陆地上,但近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等西方国家却通过航海拓宽疆界、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今天的全球化。换言之,全球化是海洋实力取代陆地实力的象征性标志。
而作为拥有世界上最长陆地边境线的国家,中国自古以来都是陆地强国。尽管明朝时曾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匈奴等欧亚游牧民族的长期侵略,让朝廷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修建万里长城,而非组建海军,因为“海上没有真正的威胁”。
直到19世纪,注重陆地防御的中国相继败在英、法、日军的坚船利炮下之后,中国政府才意识到了海洋防卫的重要性。但由于起步太晚,中国在海洋外交和领土问题上吃了不少亏。
王赓武说,中国正为融入海洋时代的全球化而努力调整,但目前转型成功的只有经济;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中国仍是传统的陆地国家。
“美国和中国都有强大的陆军,但美国在海上还有十多艘航空母舰,而中国只有一艘,能把人家怎么样?也就是表示一下,说明中国想建立比较像样的海防。”
对王赓武来说,中国的海洋防卫力量初具规模,还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充海上军力,只是为了保卫自己的沿海地区。但这个陆地大国向海洋转型,却引起了邻国的恐慌。
王赓武说:“美国海军可以在世界各地巡航,这一点对中国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亚洲国家认为美国海军穿行于我们的海域是理所当然,可一旦中国这么做,大家就立刻敲响警钟。”
要如何消除中国崛起给邻国造成的疑虑?王赓武强调,亚洲各国要适应中国走向海洋的新形象,中国也要加强外交,向外界传达正确的信息。
王赓武认为,中国领导人已经清楚表达了和平崛起的意愿:“习近平是个聪明人,他要求军队‘能打胜仗’,其实是在说‘如果不能胜,那就不要打’,这是《孙子兵法》的思想。但得有人把这层意思说清楚,否则其他国家从报纸上读到直译后的文字,就会误以为‘中国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其他与会学者也指出中国在海洋外交方面的不足之处。美国智库兰德(RAND)公司研究员施道安(Andrew Scobell)称,中国可以妥善解决陆地领土纠纷,但面对海洋领土争端往往缺乏弹性。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由冀则认为,中国在海洋外交上倾向于保持现状,不会主动出击,许多时候都是被迫做出反应。
王赓武会后接受本报访问时赞同这两位学者的观点,并举例说明,冷战后苏联分裂成许多国家时,对陆地问题敏感的中国主动与这些新国家来往,并迅速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这个新的战略机构;但在海洋问题上采取的应对性(reactive)措施则显示,中国至今没有明确的海洋政策。
王赓武说:“中国对陆地的问题非常了解,对海洋就不懂。至今没有想透怎么跟其他国家说清楚。你自认为是对的,但不全盘说清,人家就不明白你加造这么多船是要做什么。”
他进一步补充,中国当前面对严重的内部问题,执政者专注照顾国内发展,却忽略了外交的重要性:“几千年的老说法:治国怕内忧和外患。但只顾内忧,不顾外患是不行的,中国要学会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原题:王赓武谈全球化海洋文化:中国须加强海洋外交,陈婧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