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评论

新华社:管住公车私用背后的权力

2013年03月25日08:33    来源:新华社    姜刚    字号:
摘要:当规定公车不能在夜晚出入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就索性将车停在僻静处之后再步行前往。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躲避了监督的“眼睛”,弱化了制度的约束力,使公车的管理规定名存实亡。

工商所长开公车前往超市购物,城管驾驶执法车接送女儿上学……媒体近期不时曝光的公车私用现象,与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工作作风的要求相违,引发公众诟病。管住公车私用背后的权力,已成社会诉求和民意所向。

既然是公车,顾名思义就应专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然而,基层单位违规配备、领导干部违规“享用”专车之事屡见报端,公车夜泊歌肆酒店门口、节假日现身景区等现象令人侧目,诸如此类突现出权力的骄纵,伤害着党和政府的威信。

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来自人民,理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公车问题上,是将公车用于执法、服务,还是将公车用于接送家属、外出旅游,事实上已经远远超出公车使用问题本身,已经成为检验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利益观的一面镜子。

公车上的种种问题,根源在于特权思维和权力未能受到有效约束。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某些领导明知不符配备专车要求,但仍将单位用车据为己有,上级部门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规定公车不能在夜晚出入宾馆、酒店、娱乐场所,就索性将车停在僻静处之后再步行前往。如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躲避了监督的“眼睛”,弱化了制度的约束力,使公车的管理规定名存实亡。

遏制公车私用现象,就要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通过建立刚性的制度来约束权力,健全查处问责机制,尤其是细化管理规定,提升违规成本,使公务人员头上时刻悬着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使其从心理上不敢、不愿私用公车。唯有此,才能让公车和私用逐步“脱钩”,形成清明的用车环境。

分享到:

(责编:吴杨)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