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宁街宣布,英国不会为撒切尔夫人举行“国葬”,而《每日电讯报》政治评论员彼得·奥博恩认为国葬绝不是专为某个派别或某个集团所设,除了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君主,只有能够真正代表整个国家的伟人才有资格享此殊荣,而撒切尔夫人的首相功绩还不足够,因为她执政期间并未给所有英国人带来福祉。 |
即使是在撒切尔时代的最巅峰,英国经济的增长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仅仅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的一个季度中出现了2%以上的年化增长率,而在此期间,失业率是有爆炸性的增长。需要说明的是,直到撒切尔夫人辞职之后9年,失业率才回到6%以下,也就是她掌权之前的位置。而即使这点毫不起眼的增长,也是个弥天大谎,是她“通过娴熟但下作地摆弄统计数字后炮制出来的”。撒切尔政府的各项经济指标要么比过去低,要么比同期的其他国家低,当时的工党领袖尼尔·金诺克和影子内阁工业政策发言人戈登·布朗更是指责撒切尔政府出于政党政治目的,把北海石油和私有化的巨额收入用在减税上面,却没有实现英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严重损害了英国经济持久发展的基础。而所谓撒切尔治理通胀的政绩更是可疑,治理通胀难道需要用私有化和铁腕镇压工会这样的手段?而在撒切尔上台后国际石油价格贴掉了四分之三,从最中东战争最高时的80多美元降低到了20多美元,即使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都不会再有通胀了。
在撒切尔登台初期,人们曾认为他是个“温柔”的首相,但出乎人的意料,撒切尔不仅不温柔,甚至接近残忍。最终保守党不得不放弃撒切尔。1988—1989年的《英国社会态度》白皮书表明,“英国公众舆论实际上越来越不赞同撒切尔革命的这些核心教义”。1990年,莫里民意测验显示,54%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是社会主义者(其实是工党),只有34%的人认为自己是撒切尔主义者。在撒切尔主义的一些核心政策,如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社会福利开支与税收的关系等关键问题上,英国民众越来越倾向于社会民主主义。
1990年11月20日,保守党举行了内部领袖大选,经过第一轮的竞选,撒切尔与对手平分秋色。但是在第二轮竞争开始之前,撒切尔递交了辞职信,她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在政党政治中,如果没有政党机器的支持,任何政治人物都不可能再做下去,保守党彻底抛弃了这个民心尽失的女人。
撒切尔的做法不仅遭到社会大众的抵制,也遭到了学术界的反感。1985年,她的母校牛津大学拒绝给她颁发荣誉学位,而且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表决时,738名学者投了反对票。撒切尔成为了第一位被拒绝授予这一荣誉的曾在牛津就读的英国首相。
尽管撒切尔最终下台了,但是由于政治的连续性,英国的福利水平再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相反承接了英国衣钵的北欧国家,却成了福利国家的样本,也是世界经济的楷模。
撒切尔任期内,她的两位最亲密顾问出版了《将世界私有化》一书,书名洋溢着欣喜之情。撒切尔本人也欢欣鼓舞,她预言人们将“排队来领取新的英国药方”,但事情完全相反。撒切尔时代过去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气候发生巨大转变。1992年,美国民主党克林顿出任总统,并在1997年获得连任;1995年,在沉寂16年后,英国工党终于赢得了大选胜利,组成了布莱尔政府;法国左翼力量在经历了90年代初的消沉后重新崛起,若斯潘政府的上台使法国政坛出现了右翼总统与左翼总理并存的局面;1998年9 月,欧洲最大的左翼政党德国社民党在大选中获胜,与绿党组成联合政府,上台执政,而此前欧盟15个成员国中已有12个国家为左翼政党执政或参政。一时间,欧洲大陆为“玫瑰色”所笼罩,政治的“中左化”成为90年代世界政治的主流。这些国家都走上了“第三条道路”,这主要是指社会学家吉登斯提出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国总理施罗德都是第三条道路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而本次经济危机之后,英国更是到了肃清“撒切尔余毒”的时刻,撒切尔夫人反对的几乎所有事物——国有化、增税和凯恩斯经济学再度流行。她曾经将最高税率降至40%,但今后英国的最高税率将是50%,民调表明,此项变革颇受欢迎。目前,英国实质上也已将国内大型银行国有化,与法国在密特朗时期的做法如出一辙。
2013年4月8日报道,唐宁街宣布,英国不会为撒切尔夫人举行“国葬”,而《每日电讯报》政治评论员彼得·奥博恩认为国葬绝不是专为某个派别或某个集团所设,除了凌驾于政治之上的君主,只有能够真正代表整个国家的伟人才有资格享此殊荣,而撒切尔夫人的首相功绩还不足够,因为她执政期间并未给所有英国人带来福祉。
(高连奎,中国睿库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