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香港从来不是英国的领土,英国只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管治权。在国际社会上侵占别国土地是站不住脚的,英国难以获得支持。所以,无论从实际利益还是道德考虑,英国并无必要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闹翻。 |
前天,前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逝世,港人不期然想起她与香港的关系。
交出香港管治权
有评论认為,戴卓尔夫人没有坚拒把香港回归中国,令英国失去对香港的管治。其实,国际政治从来是赤裸裸的利益。从英国的国家利益考虑,继续管治香港可以延续其在亚洲地区包括金融、运输以至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力,但是,这些利益并不高於英国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下可取得的政治、经济等利益,尤其中国当时开始改革开放,机遇很多。香港从来不是英国的领土,英国只是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管治权。在国际社会上侵占别国土地是站不住脚的,英国难以获得支持。所以,无论从实际利益还是道德考虑,英国并无必要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闹翻。
依据这种思路,我们便不难理解1980年代发展的一系列事件。戴卓尔夫人於1982年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谈判时,其谈判底线是「主权换治权」,但是被邓小平严正拒绝后,迅即改变立场。1984年,她便代表英国与中国代表签署《中英联合声明》,為香港回归中国奠下基础。
虽然「一国两制」作為新的制度尝试,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性,但是香港仍於1997年顺利回归,并克服1997年的金融风暴、2008年的金融海啸等挑战。戴卓尔夫人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便表示,「对香港回归后经济能否繁荣的担忧,现在看来是没什麼理由的。」
一切以英国利益为首
事实上,戴卓尔夫人作为英国的领导人,所思所想的都是英国的国家利益,香港这块侵占回来的土地,并非首要考虑。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是确保英国在港的利益不受损害,以及防止香港人瓜分英国本土的利益。这种考虑对於历届英国政府都是适用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於1972年加入联合国时,要求联合国将香港和澳门从殖民地名册内删除,获得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当时的英国首相希斯与其内阁已评估日后香港回归中国。為了避免大批香港人移居英国,所以开始考虑改变国籍法,把「殖民地」的英国籍居民改为英国海外公民,令其失去在英国本地的居留权。
另外,越战结束不久,大量越南船民涌港。戴卓尔夫人同意香港成为「第一收容港」,收容越南船民,但是抗拒英国本土接收。此举為英国赢取了国际声誉,也不会引起英国本土居民的不满,但是香港却要为难民的安置、遣返等「埋单」。
还有,英国被视為民主国家,在香港却久久没有推动民主发展,只在确实知道香港回归中国的事实不可避免后,才快速推动民主发展,其动机难免惹来各方猜疑。究其原因,英国在香港的管治是为了国家利益服务,最重要是稳住其控制权。
说到底,戴卓尔夫人坚守的是英国的国家利益。至少对她来说,理应不觉欠了香港什么。
(注:本文转载自“陈振宁--凤凰博客”,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