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40%的H7N9禽流感感染者并未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感染源需要尽快确定。此外,对于候鸟可能造成的病毒传播,加强野鸟栖息地监测采样并密切关注信息数据变化要成为常态;鉴于H7N9禽流感患者可能存在的病毒潜伏期和排毒期,相关的医学研究要在严谨科学的基础上加紧步伐,为开发疫苗创造积极条件。 |
截至17日下午,H7N9禽流感确诊感染病例已有79例,其中16人死亡。民众担忧在持续,这表现在有些地区活禽市场关闭、人们不敢吃禽肉以及有地区板蓝根销售一空的景象上。在H7N9病毒感染源、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尚未明确检验出来的情况下,人们的担忧正是对病毒认知态度模糊的体现,这种担忧情有可原。虽然一些地方卫生部门乃至国家中医药局已就防控H7N9禽流感开出了药方,但这些尚不足以完全消除民众的担忧。防控H7N9禽流感,仍须更大的努力。
在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仍有可能增加的情况下,科学防控仍然需要加强,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医学研究也应加紧。从已经感染的病例看,有感染者因为从事养殖销售等与活禽密切接触的工作而感染H7N9病毒,而更多的感染者则并未直接接触最有可能感染的活禽,却同样感染了H7N9病毒,其中隐含的关联不可忽视,那就是,除了基本的接触活禽感染,是否还存在其他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虽然迄今并未有科学证明H7N9禽流感能够通过人际传播,但这个可能也并未被科学排除。弄清楚病毒感染源、传染途径和传播方式,以及在传播中可能发生的病毒变异,是当前H7N9防控工作中不能回避的重要议题。
不可否认,H7N9禽流感病毒同时给活禽养殖销售行业带来不小的损失。媒体报道,一些地区的活禽养殖、销售以及餐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养鸭场将鸭仔贱卖喂蛇、养鸡户摆“百鸡宴”呼吁人们吃鸡、某疾控中心带头吃鸡,甚至有餐馆承诺吃鸡若感染将赔偿60万,但这并未打消人们的疑虑,这些“行为艺术”显然也无法挽回当前禽类养殖销售行业的不景气。这种情形虽说属于“误伤”,但鉴于已发现病例显示出的禽类行业跟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之间具有不可分割联系的事实,人们大多愿意选择一种安全稳妥的保守策略,这不能怪人们过于敏感。虽然已有患者康复出院,但这给人的信心显然没有强大到足以让人们放心去吃鸡。
国家卫计委组织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专家认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来源于被感染的禽或其污染的环境,接触被感染的禽或暴露于活禽市场是人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此看来,活禽的粪便、羽毛甚至体液以及养殖场所、销售场所都有造成感染的可能。对于活禽市场的关闭和活禽养殖场所消毒甚至关闭,虽然会造成损失,但在H7N9禽流感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情况下,为公共利益考虑,这是不得不为之的举措。对活禽经营市场、养殖场、屠宰场和野鸟栖息地开展的监测采样和动物疫情排查,要形成长效机制。
近40%的H7N9禽流感感染者并未有明确的禽类接触史,感染源需要尽快确定。此外,对于候鸟可能造成的病毒传播,加强野鸟栖息地监测采样并密切关注信息数据变化要成为常态;鉴于H7N9禽流感患者可能存在的病毒潜伏期和排毒期,相关的医学研究要在严谨科学的基础上加紧步伐,为开发疫苗创造积极条件。此外,对H7N9感染患者的治疗费用问题,公共部门应该有必要的责任担当,不能让感染者成为实验的“小白鼠”之外,还要独自承担的相关医疗费用。毕竟,H7N9禽流感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对于H7N9禽流感,过度恐慌当然没必要,但防控工作不能放松,对病毒的研究更应加快进度。这是高质量公共治理的必然要求。(凌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