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城市品牌化实践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于新世纪之初,于今正方兴未艾。可以说,中国城市品牌化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时代烙印。 |
当前,全球约有超过半数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创造了80%以上的生产总值。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同时,随着南美、亚洲特别是中国城市的快速崛起,世界城市体系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城市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城市正在加速扩展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
在这一大背景下,城市品牌化作为保持和增强城市竞争力、加强地区间战略关联的有效管理工具,已然演化为一股全球性热潮。城市品牌,也被视为是国家品牌化的有力支撑。
中国的城市品牌化实践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于新世纪之初,于今正方兴未艾。可以说,中国城市品牌化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时代烙印。
当前,新型城市化成为理论界乃至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也为我国的城市品牌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语境。笔者认为,今后我国的城市品牌化实践,应注重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是要重视城市品牌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城市品牌化作为公共决策和公共政策,其合理性与正当性问题不容回避。今后应纠正城市品牌制定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广泛的市民参与和严谨的专业论证等机制和过程,让城市品牌化决策真正成为市民认可和拥护的城市发展规划组成。
二是通过专业转型来助力新型城市化。城市品牌化的专业转型的关键是“客户导向”的确立(而非“增长导向”,更不是“土地城市化”导向)。这里的城市“客户”,指的是市民、企业、投资者、游客和人才等。在新型城市化语境中的客户需求,尤指农民市民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需求。“客户导向”的品牌化路径,要求切实关注人的需求,通过以人为本的政策设计和实施,特别是社会包容与环境协同方面的政策设计与实施,来逐步达成城市品牌建设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宜居之城、提升城市公共价值的终极目标。
三是城市品牌要进一步植根于城市文化土壤。每一个城市都应是独一无二的,而城市文化正是彰显城市差异化特质的核心要素。一段时间以来,“越是品牌化,越发现我们与别的城市雷同”,曾是部分西方城市营销者的烦恼。城市文化特色的发掘和文化价值的打造是一个长期、深入的过程,城市的独特魅力便会得以彰显。
四是城市品牌建设要合纵连横。城市品牌是城市的竞争战略,更是城市的合作战略。这里的合纵连横,一方面是指城市品牌化过程应继续加强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社会部门的协力与合作;更重要的,是指城市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战略合作。通过合力,才能更有效地捕捉和放大全球化所提供的地方发展机遇,同时城市品牌的资产也才能获得更多的杠杆支撑。
(刘彦平 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