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都知道,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更不是在大学培养出来的,如果作家可以培养,莫言完全可以先将自己的老婆和女儿培养成作家,作家是灵魂层面的东西,是敏锐的天赋和后天对生活的感悟造就了作家的诞生,作者可以很多,但是作家很少,也并非产量高就一定能够称得上是作家。 |
5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出任该中心主任,未来该中心计划招收文学创作研究方向的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将打造文学教育、作家培养基地。邀请优秀作家到北师大走来走去,著名作家贾平凹也受邀成为该中心首位“驻校作家”,与莫言共事。莫言表示,自己在考虑带研究生。(《京华时报》)
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和培养制度,邀请活跃在文坛的一线作家,在大学课堂开设“创作性写作课程”。对作家自身而言,和青年学生的广泛交流能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状态的心,保持旺盛的创作动力和创作激情;对学生来讲,这样和作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创作激情,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活跃校园的文学氛围,这是经过国外著名大学长期实行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一项制度。莫言成为“驻校作家”中的佼佼者,其对北师大的文学创作推动力值得期许,但是不可乐观过头,更不可沾沾自喜。
北师大一再对莫言抛出橄榄枝,想方设法邀请莫言到北师大来,并且不惜许愿让莫言做官,不能不说是为了活跃校园内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氛围,为中国的文坛注入新鲜的活力,但是,丝毫也不能排除北师大的私心,给莫言许愿封官,满足了莫言内心深处的一些虚荣,对莫言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更高级的再镀金,而对北师大来说,让莫言进驻北师大,也即是让诺贝尔奖落在了北师大,不管怎么样说,都提升了北师大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大的好处是,可以利用诺奖的莫言做更多的宣传和政绩的大文章,相互都有个官方的帽子和文学的高帽子可戴,皆大欢喜,何乐不为呢?
但是,莫言凭什么资格可以带研究生?按照教育部和大学的管理惯例,要有教授的职称才可以带研究生和博士生,而莫言的实际文化水平只有小学五年级,尽管说文凭和职称不能代表一切,更不能说明一切,但是象牙塔之内有着不可逾越的学术规定,更有等级森严的职称要求,而教授的职称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虽然莫言的创作经验很丰富,对人物的理解很深刻,通过获诺奖,更增强了莫言的文学自信,但是文学也是综合性的科学,更需要全面的文学素养,诺奖不是权威的职称评定,更不是综合的文学考量,让一位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字水平的诺奖获得者来给研究生上课,莫言不心虚吗,学校不感到理亏吗?
谁都知道,作家不是培养出来的,更不是在大学培养出来的,如果作家可以培养,莫言完全可以先将自己的老婆和女儿培养成作家,作家是灵魂层面的东西,是敏锐的天赋和后天对生活的感悟造就了作家的诞生,作者可以很多,但是作家很少,也并非产量高就一定能够称得上是作家,莫言进驻大学,充其量也就是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社会性感悟和文学人文素养,但是这些靠大学里的文学讲师就能够完成,并且也可以做的很好,完全不必让莫言大驾光临,可见莫言当驻校作家和写作中心主任,务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驻校作家又不是住校作家,往往就是短时间的一驻了之,根本起不到驻校作家的实际意义,好比蜻蜓点水,又好比走马观花,比如贾平凹,既要忙自己的地方作协主席的繁杂事务,还要继续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够有多少心思教学生呢,更何况文学更多的呈现了“师傅引进门,学艺在个人”的精髓,因此吸引作家来北师大走来走去,走不出个文学的什么名堂来,只能越驻让文学越禁锢,越走离文学的真谛越远。
自从获得诺奖后,莫言一直希望社会尽快忘掉诺奖,忘记他,好让他赶紧开始下一步作品的安心写作,还拜托大家一不要邀请他参加活动,二不要去他的老家,甚至在“两会”期间也极少接受采访。但是莫言此次却非要凑热闹到北师大当个文学的官儿,等于又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喧嚣,不能不说莫言的说和做有矛盾,莫言说自己的变化是外部的,内心没有变化,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莫言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重要变化就是有些心浮气躁了,有些功利了,有些面对功名把持不住了的意味,莫言与其将自己禁锢在北师大,还不如深入草野,靠近草根,接上地气,弯腰亲近大地,回到自己的高密,让自己的心聆听大地之美,让自己的双脚踩在泥土里,唯有这样,莫言的创作才能因为有力量而根深叶茂。(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