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01日08:44|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字号:
摘要:很多恶性事件实施者在心理“扳机点”被扣动之前,其由于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遭遇,心灵深处对弱者的关爱与礼让、对生命的珍爱与尊重,都已被侵蚀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不择手段的利益攫取、恼羞成怒的极端发泄。 |
最近一段时间,暴力事件频频现身媒体,受害者下到2岁的女童,上到敬老院的长者。我们不得不追问,在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国度里,到底是怎一个“恨”字了得,让社会戾气一次次撞击人们的心灵。
人性在漫长的自我进化过程中,获得了区别于动物凶狠的自我控制力。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人类心理学意义上的“扳机点”会被扣动,从而调动起寻常状态中积压的愉悦、愤懑等各种感触,根据刺激的强弱以不同的力度触动人们,瞬间下意识端起心中待命已久的冲动武器:锁定目标、瞄准靶心、扣动扳机。“一见钟情”和“怒火中烧”就是人们扣动心理“扳机点”的最好例证。
如果我们同样从心理“扳机点”这个角度,追问诸多不可思议的社会戾气悲剧的根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很多恶性事件实施者在心理“扳机点”被扣动之前,其由于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遭遇,心灵深处对弱者的关爱与礼让、对生命的珍爱与尊重,都已被侵蚀得荡然无存,只剩下不择手段的利益攫取、恼羞成怒的极端发泄。即便面对弱小的孩子和同样境遇的老人,他们的“扳机点”也会在一瞬间被扣动。
社会情绪的爆发是因为心理“扳机点”的扣动,而碰撞这个“扳机点”产生的是善念还是恶行,全依仗着在心中累积和埋藏的是什么样的心境。但在惨烈的社会竞争中,物质的追求和信念的退守,让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在值得尊重的失败和不择手段的胜利中,共情没了,同情少了,在残存的自怜与自爱中,人们更多选择现实生活的“利”,放弃精神层面的“义”。这既是社会种下的因由,也是自己选择性接受的结果。
如何让社会心理的培育土壤潮湿温润,而不是板结退化?从社会心理学上看,人们需要建立以善意情感为纽带的亲密交往关系,而不是以赤裸裸的有用、无用作为交往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相互交往中体会友爱善意,从更深的层面上领悟情长理短,进而思维上将心比心,行动上包容担当。在现有行事规则中,往往想得通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因此,需要具备普遍意义上的“想得通”的社会心理基础,构筑亲密的人际交往关系,选择相容相生的乐观视角,才能远离负面情绪“扳机点”。
同时在社会正能量的情绪传导中,在社会更高层面、有示范带动的群体应该铁肩担道义。因为处于社会效仿的视觉仰角中,这个群体如果无理可讲,社会大众就没有理性可言。当富裕阶层在法国薰衣草庄园,穿着婚纱为抢位拍照大打出手,当基层官员在会议室里,因为人事调动大动干戈,再强调社会公众的情绪“扳机点”,阻止社会戾气悲剧发生,就会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作者是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综合处处长)
(责编:牛宁)
戾气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