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海外网>>评论

华媒:高端人才开始东流 中国需做好准备

2013年08月28日08:08|来源:中新网|字号:

摘要:越来越多的西方面孔出现在中国大地上,除了旅游者、外企驻华代表、政府驻华官员、留学生等传统赴华群体,其他一些过去少有外国人涉足的行业也开始频现“洋面孔”。

  中新网8月27日电 美国《侨报》27日刊载社论《人才开始东流 中国准备好了吗?》,文章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国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术精英到中国寻求工作机会,因为中国经济的活跃度、开放度、发展潜力让他们看到“中国梦”的种种可能性。与此同时,中国应借助这股势头,在自身方面兴利除弊,营造一个对外来人才有持续吸引力的环境。

  文章摘编如下:

  越来越多的西方面孔出现在中国大地上,除了旅游者、外企驻华代表、政府驻华官员、留学生等传统赴华群体,其他一些过去少有外国人涉足的行业也开始频现“洋面孔”。

  《时代》周刊网站近日报道,由于本国就业机会减少,年轻的西方学者开始涌向中国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那里收入丰厚且工作轻松,还有住房补贴和减税等福利,令他们乐不思蜀;《华尔街日报》亚洲版则观察到,外国飞行员热衷于给中国的航空公司打工,尤以美国人的比重最大,截至2012年中国已发放了1778张外国飞行员执照。

  学者和飞行员,分别象征着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知识精英和技术精英,均属于高端人才。由此看来,伴随着中国“海归”的大幅回流,西方国家的高端人才也越来越被中国的饭碗所吸引——中国经济的活跃度、开放度、发展潜力让他们看到“中国梦”的种种可能性。

  一个国家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地位,是决定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过去几十年里,美国一直是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大赢家,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一流的大脑”都对“美国梦”趋之若鹜,而美国也正是仰仗源源不断的外籍移民,攻克核计划、登月计划,建起硅谷……成就其超级大国地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经济放缓的西方遭遇历史上第一次人才逆流时,富有生机、充满机遇的新兴国家迎来了“人才的春天”。这是经济发展重心转移的必然结果,也是全球化过程中人才自由选择和流动的结果,甚至可以说一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规律一般自然而然。

  内在逻辑是:中国经济发展了,中产阶层壮大了,出行和教育的需求都会提升,中国正成为教育消费大国、旅游消费大国;中国为了保持发展后劲,正加紧对对科研和教育的不断投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中国要打造经济“升级版”,就需要借助外脑外力,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果说经济前景是吸引人才流入的首发因素,学术科研环境则是能否留住人才并持续引进人才的关键因素。随着越来越多外国学者加入中国高校教研队伍,能否带来一股锐气,产生“鲶鱼效应”推动中国学术科研机制的改革,值得期待。

  当然,并不排除有的外籍学者一时难以适应,必须做好充分的、长期应对的心理准备;或者某些洋学者的引入不过是一些高校“与国际化接轨”的门面工程,沉迷于“外来和尚好念经”,拿着高薪却不学无术,这样的伪学者只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也迟早会在中国混不下去。

  从构成看,有大陆教育界人士指出,目前赴华的西方学者主要是年轻学者和退休后的老年学者,而正处学术科研生命力最旺盛期的中年学者偏少;商学院的居多,而需要深厚积淀的人文社科类的少。而从报道看,中国对外籍飞行员的引入也存在门槛低的弊病。可见,中国对西方精英的吸引力仍是“微弱”的,中国科研院校、各行各业对“外脑”的引入还需要精益求精,更有规划性和长远眼光。

  不管是过去中国人移民美国追寻“美国梦”,还是现如今“洋面孔”涌向中国追寻“中国梦”,都缘于人类对更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渴望,都应该得到肯定与祝福。更重要的是,中国应借助这股势头,兴利除弊,营造一个对外来人才有持续吸引力的环境。

(责编:牛宁)

分享到:

魏明岚,基金发行,投资管理人,投资需求,投资策略

时政国际评论台湾华人文史财经

最新热点>

嫖客称得知卖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脱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书为何被秘密处决?

热图>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桂林一学校附近发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伤

沪自贸区或试水人民币自由兑换 专家:需谨慎

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