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8月29日08:12|来源:现代快报|字号:
摘要:报道讲述的是,连云港市一对打工夫妇,含辛茹苦将儿子供到大学,结果因家庭困难支付不起孩子的学费,竟然被孩子告上法庭。虽然经法院调解,案件以孩子撤诉告终,但是,这桩因为贫困而使亲子对簿公堂的悲剧,仍然刺痛了公众的心。 |
昨日,现代快报一篇报道在网络上激起强烈反响,由此引发的亲情伦理、法律规章和公益助学的大讨论,给我们留下沉重但有益的思考。
报道讲述的是,连云港市一对打工夫妇,含辛茹苦将儿子供到大学,结果因家庭困难支付不起孩子的学费,竟然被孩子告上法庭。虽然经法院调解,案件以孩子撤诉告终,但是,这桩因为贫困而使亲子对簿公堂的悲剧,仍然刺痛了公众的心。
是的,我们既为不懂事孩子的鲁莽举动而生气,也为贫困家庭无力帮助子女读书而难过。在读大学这件喜事上,贫困成为转喜为悲的元凶,真实地、普遍地存在于一些落后地区。只是,我们在报章上更多看到的,是“坚强农妇打几份工供女儿上大学”“奶奶卖掉自家房子供孙儿读书”“患病父亲坚持种地为儿子挣学费”这样的“付出正能量”。
十年寒窗苦,孩子终于熬出了头,但却被“学费大山”死死压住,这的确让人长叹。面对困难,多数家庭勒紧腰带,咬紧牙关,想法设法筹措学费、生活费,甚至不惜背负债务。这是父母的责任和牺牲精神,我们当然肃然起敬。但是,如果父母由于身体原因和缺乏创富能力,无力承担年满18岁孩子的进一步学业负担,这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也是无可指责的。尽管这仍然代表着伦理和现实悲剧。
几年前,河南曾有一位20岁女大学生起诉父亲,要求经济困难的父亲支付其读大学期间的生活费及教育费,结果两级法院均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此案情与法的冲突,曾经在社会上引发强烈争议。不少人法理上能够理解、支持判决,但是在情理上,都不太赞同父亲的“绝情”。
在常人看来,贫困是父母带来的,如果子女因为贫困失去成长的阶梯,父母难辞其咎。这也是很多为人父为人母者宁愿卖肾也要供子女读书的人伦动力。但是,我们不能让孱弱的父母们背负这样的“良心债”。子女长大后,应该具备独立奋斗的精神,为贫困的双亲分忧。起码,在父母负疚的“断供”面前,持有一颗体谅的心。把贫病交加的父母告上公堂,是一种忘恩负义的“亲亲相索”,应引以为耻。
十年前,有篇《贫穷是最好的大学》感动了无数人。作者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数学奇才,曾经得过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病重,自己读书时“在食堂连青菜也吃不起,从没有用过稿纸”,但是他说,供他读书的妈妈是一个向苦难、向厄运抗争的英雄。“如果说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那我的农妇妈妈,是我人生最好的导师。”
贫穷是最好的大学,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励志的大话,但贫困不应该成为子女怪罪父母的诉状。把孩子在贫困中送进大学,父母亲已经掏空了自己。这时候,他们更应该得到的,是子女的原谅和感恩。
当然,因贫困而辍学,也是社会之痛。我们在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援助上,还有很多的力量没有使出来。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阳光中,有国家助学贷款、企业助学基金、社会助学公益捐款。这些,只能解决一部分学子的困难。还需要政府下更大的决心,节省更多的三公支出,更坚决地扩大助学范围,更快地倍增农民收入。
因贫困告父母是儿女之耻和社会之痛,但愿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上演。
(原标题:因贫困告父母是儿女之耻和社会之痛)
(责编:宋胜男)
韦然,童谣,粤语,1980年,歌谣化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